後記·宣德(3)(第3/6 頁)
王燾,王燾聞言回應道:“基本都是開採礦藏,耕種土地為主。”
依靠西天山的雪水和抽水機,碎葉城外經過三十餘年的開荒運動,如今已有不下百萬畝耕地,不僅能養活全城軍民,還能積存三四十萬石糧食。
“如今養夷城和碎葉城的物資合計多少,都督府算過沒有”
朱祁鉞看向郭登,郭登不假思索道:“軍費二百三十六萬四千餘貫,另外有米麥四百六十餘萬石,豆料三百餘萬石。”
“各類軍需物資按照調動的軍隊數量來算,火炮有三十個基數的彈藥,火槍有八十個基數的彈藥,另外諸如肉、蔬菜、水果等罐頭約四百萬個。”
“後方正在調運的豆料約二百萬石,火炮彈藥九十個基數,火槍一百二十個基數,各類罐頭六百餘萬個。”
時至如今,鐵皮罐頭的儲存技術早早突破並運用到了軍隊和民生中。
北方的肉類罐頭,西南的水果、蔬菜罐頭……這些技術早已成熟,所製作的商品也遠銷海內外。
儘管對於大明來說,製作罐頭的技術並不高,但對於世界各國來說,這項技術遠超他們現有的技術。
不管是冶鐵技術還是玻璃技術,這都不是他們能玩轉的,所以他們只能從大明購買。
由於大明物價低廉,一個鐵皮罐頭肉在大明的製作成本也就十幾文,販賣出去最少是基礎上一倍價格。
其它諸如水果、蔬菜的罐頭就更不用說了。
各國都將罐頭用於軍隊遠征所需,而大明則是藉此賺的盆滿缽滿。
罐頭既然能作為商品暢銷海外,那就說明它對大明來說並不稀缺。
如今整個大明朝的工業產能都在為他們服務,只要朱祁鉞想,大明朝每個月所生產的三百多萬罐頭都能輸送到碎葉城。
“物資要儲備足夠,你得盯好。”
朱祁鉞吩咐一聲,同時他們也來到了城牆下。
沿著馬道騎馬走上城牆,朱祁鉞翻身下馬,走上了一座箭樓。
西北的大風吹得四周旗幟獵獵作響,朱祁鉞則是手扶女牆眺望西北。
城池的四周是一望無際的耕地,但更為遙遠的地方依舊荒涼。
瞧著天際邊那一抹荒涼,朱祁鉞腦海中浮現兩道身影,不由自主地開口道:
“昔年俺們隨著太宗、世宗他們收復西域,不想一晃都三十多年過去了。”
“河中的局勢,儘管有些脫離俺爺爺的掌握,但大體方向還是和俺爺爺預估的一樣。”
“這一仗從三十幾年前就定下了,而今也差不多到了該實現的時候。”
話說到這裡,朱祁鉞深吸了一口氣,眺望遼闊西北,忽然道:
“兵事驅人老未閒,催馬夜度玉門關。殺氣併吞雷翥海,威聲高震不周山……”
一首詩尚未作完,朱祁鉞便覺得不滿意而停下,嘆氣搖了搖頭:“比起爺爺的塞上詩,俺的詩終歸不夠帝王氣,不作也罷。”
他很佩服自家爺爺,不管是寫詩作詞,還是帶兵打仗,亦或者治國理政,科學發明……自家爺爺似乎什麼都精通,什麼都明瞭。
興許正是因為他什麼都精通明瞭,這才能讓永樂、洪熙年間的官員懼他如虎。
“殿下的這詩已經不錯了。”
郭登恭維著,而朱祁鉞沒有回應,只是在馬道上走了數里,隨後返回了衙門休息。
在他等待時機的同時,帖木兒國與月既別國分別侵吞了欽察及諾蓋等汗國許多疆域。
儘管這個時代的世界各國車馬很慢,但西北的戰事規模太大,不管是東西方都在關注。
這樣的關注中也蘊含著對大明朝的試探,而隨著大明遲遲不肯動手,一些戰略定力還算不錯的國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