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2/2 頁)
當時仍居主流地位。大炮巨艦主義主張排水量大、火炮威力猛的戰列艦是海戰中的決勝兵器。日本大炮巨艦主義戰略始自日俄戰爭中的日本海海戰,日本裝備了巨炮的戰列艦一舉擊沉多艘敵艦,大顯神威。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日德蘭海戰,英國投入使用&ot;無畏&ot;級和&ot;超無畏級&ot;的巨型戰艦,將大炮巨艦主義推向高潮。然而,在航空母艦和航空兵誕生以後,&ot;這種大炮巨艦主義已經受到嚴峻挑戰。山本從建設與美國相抗衡的日本海軍出發,對這一趨勢認識得非常清楚,因而力主航空第一,但他的思想並不為海軍首腦所接受。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日英美三大海軍強國海上軍備競賽的越來越公開化,日本海軍當局在與美國進行競賽時仍堅持傳統的大炮巨艦主義戰略。1934年10月,日本海軍軍令部確立&ot;帝國海軍第三次造艦補充計劃&ot;,決定建造裝載18英寸大口徑火炮、總噸位達72萬噸的巨型戰艦&ot;大和&ot;號、&ot;武藏&ot;號。本來日本同英美一樣,對建造35萬噸以上的軍艦並無經驗。華盛頓條約限定的主力艦最高噸位數是35萬噸,現在日本卻一下子要建造7萬噸的軍艦,如果想一想當時的造艦大國英國連造一艘5萬噸級的軍艦都很困難,就可想而知,日本海軍對擴軍備戰的決心到底有多大了。日本之所以要建造7萬噸以上的軍艦,其目的是:第一,18英寸大口徑火炮的破壞力和威力遠遠大於已有的&ot;陸奧&ot;、&ot;長門&ot;艦上的主炮,裝備這種大口徑艦炮,能對抗數量上佔優勢的美國海軍;第二,72萬噸的巨型戰列艦無法透過巴拿馬運河。這樣,在即將到來的造艦競爭中,如果美國也想建造和裝備同樣的巨型艦隻的話,它必須考慮到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中,要同時裝備同樣的艦隻。然而一個國家要在兩洋同時建造裝備這樣的艦隻,國家的財政是負擔不起的。應當說日本海軍軍令部的算盤打得是夠精明的,可是它卻遭到了山本的反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