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第2/3 頁)
為對保加利亞的長期鬥爭所致。儘管他不是軍人出身,但尼基弗魯斯進行的戰爭卻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他還經常親自指揮軍隊。他登基成為皇帝後,就立即解除了伊琳尼被迫答應支付給哈里發的貢金。但是,帝國在東方的軍事力量由於巴爾達尼斯(bardanes turc)篡位反叛導致的內戰而被嚴重消耗,後者曾於803年夏季自封為小亞細亞各軍區最高指揮。806年,穆斯林再度入侵帝國領土,哈倫&iddot;阿&iddot;拉什德(harun al raschid)率領其強大軍隊挺進並佔領了多座邊境重鎮,奪取提亞納,由此派遣大部隊進入安卡拉地區。皇帝被迫和談,同意支付貢金。另外,還答應了屈辱性的條件,即以他和他的兒子個人的名義向哈里發繳納每年3個金幣的人頭稅。[124]正當此時,哈倫於809年去世,導致哈里發國家內亂,拜佔廷人得到喘息機會。拜佔廷外交政策的主要方向遂逐漸轉向巴爾幹半島。
查理大帝摧毀了阿瓦爾人的勢力,使潘諾尼亞地區的保加爾人得以擺脫阿瓦爾人統治。結果,保加爾王國因此在實力和領土方面獲得極大擴張,也使得其領土在塞伊斯河一線與查理大帝的帝國接壤。科魯姆這位潘諾尼亞地區保加爾人酋長奪取了保加利亞王位。他是位彪悍的鬥士,尚武好鬥,咄咄逼人,很快就成為拜佔廷人的禍害。拜佔廷帝國曾建立起強大的邊境要塞防禦線,以阻止保加爾王國的入侵。德維爾圖斯、亞得裡亞堡、腓力普堡和薩爾迪卡是這條防線的要點。809年,薩爾迪卡遭到科魯姆蹂躪,要塞被毀,強大的邊防軍被殺戮。拜佔廷皇帝立即著手應對,他揮軍挺進普里斯卡,此後又對薩爾迪卡進行大規模進攻,意圖在於重新修復邊境要塞。經過兩年的精心備戰,他發動了決定性的反擊,準備工作包括了將小亞細亞的農兵遷移安置在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地區。811年春季,尼基弗魯斯親率其強大的軍隊越過邊界,不理睬科魯姆的和談請求,直撲普里斯卡,摧毀了保加爾人首都,燒毀了汗王的宮殿。得勝的皇帝拒絕了保加爾人一再和談的請求,他決意要最終了斷保加爾王國,大舉追擊與其隨從一起逃往山裡的汗王。但是,幸運之神不再眷顧他。811年7月26日,拜佔廷軍隊在山口遭到科魯姆的包圍,被分割為數段,皇帝本人陣亡,勝利的汗王按照習慣將其頭骨製成酒杯,並在慶功宴上用它與貴族輪流把盞。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