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出發,新世界(第1/3 頁)
皇帝有時候還是蠻不錯的,很懂交換原則。
皇祖母的一句話加上一套水晶燈,換來五艘船的船材。
天津衛就有官營造船廠,皇帝寫了手諭,叫我自己去拿!
造船對木材的要求是極為苛刻的,要自然陰乾,而陰乾的時間短則五年,長則十年,要不說‘百年海軍,十年陸軍’呢,十年......木材才能使用。
我是幸運的,早些年為了準備入朝對倭作戰,朝廷在天津衛、山東登州兩個官營造船廠存了很多木料。登州太遠但天津衛我已經留意很久了,大明海船雖然同歐羅巴海船樣式不同,但對船材的處理基本一套流程,拿來就能用。
此外,更為重要的是人,我需要招募專業的船工。
有了皇帝這道手諭,我幹什麼也就順理成章,無人會逼逼叨叨了。
萬曆三十年五月末,大明瀛王殿下奉旨出京,督造北塘造船廠。
雖然我自認已經做到了極簡,也不講什麼親王排場,但出行人員還是超過了百人,動用漕船六艘。
一個小旗的錦衣衛隊三十六人,二十幾個家丁女使,餘下則是要帶過去的工匠。
兩艘船載人,四艘船載貨。
伴著黎明霧氣,我的車駕來至大通橋漕運碼頭。
這是大運河漕運最北起始點,北上的船隻卸貨,南下的船隻載貨,沿著運河兩岸停泊的船隻是數不過來的,泊船數里!
我被小小的震撼到了。
後世少雨多旱的北京城,如今水運竟繁忙如斯。
登船起航,我站在船頭遙看兩岸風景,房屋鱗次櫛比,人頭攢動,柳樹下石墩旁,總有婦人在捶打衣衫,閒著沒事的腳伕縴夫則三五成群坐在一起,下棋打牌,盯著婦人後腚,幹什麼的都有。
舒心順暢,空氣彷彿都比府裡要新鮮。
周總管站在我旁邊,他笑著對我說,“殿下還是第一次出城呢,也難怪如此。”
我感嘆道,“確實如此,在宮裡邊年年聽說乾旱少雨的,想不到大通河兩岸竟繁華如斯。”
周總管說道,“乾旱也是有的,這些年大通河水位降了有三四尺,又多年沒有疏浚,過大的船隻也是無法通行的,所以咱這船就小了些,早些年河運景象更為壯觀。”
我讓人在船頭鋪了軟墊,盤腿坐在船頭,同周總管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
我留意到,在大通河行船完全依靠人力,有帆也要放倒。
因北京城地勢較高,像我這樣向東航行則是順流而下還好些,不需要人力船也能走,只是慢些,但大多船隻還是依靠擼槁支撐行船,這樣速度快些。
而去往京城的船隻則是逆流而上,擼槁已經不能夠支撐船隻前行,需有縴夫在兩岸拖拽。
這是一份異常辛苦的職業,縴夫都光著膀子,只穿過膝短褲草鞋,有的乾脆光著腳丫子。一聲號子走五步,百多步便要更換一批人,往來如是。
京城過一半的物資,就是這般運進去的。
船隊過水門,城門官早得了命令,並沒有閒雜船隻堵塞,順暢出城,風景為之一變。
兩岸綠柳成行,房屋凌亂錯落,偶有船隻在岸邊停泊,景色更美過城內。
周總管告訴我,“此去通州百二十里,有船閘十座用來蓄水,都有軍伍看護著,放船也是有時有點的,不然這水存不住。”
牛!
我掃了眼地圖,通州至天津衛漕運碼頭高麗莊還有將近四百里水路,算起來水路總長五百二十里,河道因地勢而彎彎曲曲的難免如此。
走陸路應該會快些,我記得北京至天津走高速的話大概三百里,不堵車不過是兩三個小時的路程,便現在也是很快的,快馬趕路,中途在驛站換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