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麥客(第1/2 頁)
所謂“三夏”,就是夏收、夏種、夏管的建成,在中原省,三夏從五月下旬開始到六月中旬結束。
在這不到一個月時間裡,農民要完成冬小麥的收割,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種植,以及其它田間管理工作。
為了保證在下雨之前把所有麥子收割乾淨、顆粒歸倉,要趕在農時結束之前把土地翻整完畢,將玉米、大豆、土豆等作物種下去,還要完成施肥、殺蟲、小麥脫殼晾曬、交公糧等多項工作,老百姓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小時,那還有多餘的時間來看電視?
所以就算節目再精彩,他們也只能忍著心裡的好奇,早早地的回去躺下,好養精蓄銳,等明天一早就抓緊時間幹活。
李耒也是因為這個才急匆匆趕回家的,他要是不回來,家裡的活兒就只能由李啟雲和王鳳蓮兩個人幹了,就算親戚朋友能幫忙,他們也得去人家家裡幹活兒把人情還回去,如此以來,非得把人累壞不行。
夏收在即,他們也沒心思糾結李耒要當個體戶的事情,凌晨三點多,王翠蓮就早早地起床,炒菜、蒸饅頭、煮稀飯,給他們準備早餐。
一般時候,農村向來都是一天兩頓飯,可到了三夏時節,那怕最拮据的人家,也要紮紮實實做三頓好吃的,要不然家裡的勞力那有力氣幹活兒?
三點半,飯快做好了,李啟雲和李耒起來洗了把臉,沒吃就趁著矇矇亮的天氣前往公社所在地。
如今鄉下的學校都放了忙假,讓老師、學生可以回去給家裡幫忙收麥子,李啟雲暫時不用上課了,不過人手還不夠,需要去街上僱傭幾個麥客。
麥客是指流動的替別人割麥子的人每年麥熟季節,就有農民專門外出走鄉到戶,替人收割麥子。
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裡,鹿黑娃就曾經幹過這個行當,然後在幫人家割麥子的時候勾搭上了田小娥。
麥客大多有固定的線路,來河陽縣當麥客的多是附近衛津縣的人,每年農曆四月,衛津縣的農民便成群結隊來河陽割麥,河陽割罷,旁邊長羅的麥子剛黃,長羅的麥倒了,外黃的又跟上了,外黃的割完,便離家門不遠了,回去割自家的麥子還能跟上。
而河陽的農民在忙完自家活計之後,要是還有餘力,就會跟著麥客隊伍一起離開,到其它地方割麥子;這可是當下農民為數不多能賺錢的機會,只要不是累得不能動彈,誰都不肯放過。
到了街上,只見屋簷下全是黑乎乎的一堆,走進了看,麥客們一個個蜷腿躬腰,東倒西臥的躺著,鼾聲打得比雷都響;他們可捨不得住店,而且現在又不冷,有個能遮雨的屋簷就夠了。
“一畝一元二,誰去哩!”李啟雲拉長聲音喊道,當老師多年練出的嗓門通透而又響亮,瞬間就把人群喚醒。
一個身強力壯,自以為有些武藝的漢子,咕嚕一下站起來,胸脯一拍,“這個場我當了!五個元一畝,沒五個元誰也別想僱,誰也不準跟!”
這叫霸場,僱主的被唬住了,只得抬高僱價,誰要是敢便宜應僱,就是一場好打,打贏了你隨便去,打輸了就得聽他的。
這位看起來有些威望,原本已經有人準備過來跟李啟雲搭話了,一見他這架勢又縮了回去。
同時心裡未嘗沒抱著期望,要是這小夥子能把價格推上去,那自己說不定也能佔些便宜,但凡能拿五塊錢一畝,誰願意掙區區一元二去?所以誰也沒說話,只是默默盯著李啟雲看。
放到一般人身上,被這麼多盯著肯定會害怕,說不定嘴一禿嚕就答應五塊錢一畝了。
可李啟雲是誰?手中一根教鞭握了三十年,不知道打過多少人,怎麼會被這點小場面嚇到?
他伸手點了點哪個出來霸場的漢子,“出門在外都不容易,莫以為自己是過江龍,到哪兒都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