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激戰巴西(第2/3 頁)
定是不可能的!”中國每年收穫的小麥總量超過一億噸,缺口只有幾百萬噸,而且還有大量庫存兜底,所以小麥遠比大豆安全,但也只夠自己用。
“金總,您看這樣行不行?我在中亞存了不少小麥,我把這些小麥送到國內,然後您從沿海地區的倉庫裡把小麥運到碼頭,讓林總、喬總的船裝上小麥運到巴西,最後再運大豆回來,這樣我們的問題豈不是都解決了?”李未在哈薩克和周邊各國多年的經營終於可以派上大用場了。
哈薩克擁有排名全球前十的農業潛力,他們不缺石油不缺土地,只缺人口和技術,而這些都是李未可以提供的,國內源源不斷輸入到哈薩克的機械和勞動力,不斷抬高哈薩克的糧食產量,讓這個僅有一千五百萬人口的國家小麥產量直接突破了兩千萬噸,平均到每個人頭上超過了13噸,這麼多小麥肯定吃不完,更何況他們還有大量其它糧食出產,所以具備很大的出口潛力,再加上其它中亞國家,填補中國每年上千萬噸的小麥缺口並不是不可能。
中亞各國地處歐亞大陸距離海洋最遠的位置,他們雖然擁有大片土地,但糧食出口卻相對困難,要麼向東賣給中國,要麼向西賣給中東國家,最多也就能送到希臘等國,再遠就不行了,因為運輸成本太高,無法和歐美國家的糧食競爭,想出口到巴西就更不可能了。
李未提供的互換方案則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西北是我國重要的小麥消費區,可這裡卻不是主要小麥生產區,當地人食用的小麥需要從外省運進去,既然都是運,那麼從中亞運和從東北運似乎也沒太大區別,去年剛通車的中哈鐵路正好為這一方案提供了便利。
而將沿海地區的小麥出口到巴西則是港口對港口的直接海運,運輸成本大大降低,最後到岸價格肯定會比美國出口給巴西的價格稍微高一點,但也不是不能接受,而且處於國家安全的考慮,巴西也會選擇多一個供應商,盧拉肯定也不想經常被美國人用小麥威脅敲打。
巴西人甚至用不著購買太多的中國小麥,因為四大糧商能威脅他們的原因就是覺得巴西找不到其餘替代購買渠道,而一旦這種渠道有建立起來的徵兆,他們就會立刻恢復對巴西的小麥供應,總不能讓這些小麥繼續存在倉庫裡發黴吧?
“這個辦法可行,但是我們得對小麥的質量和數量進行嚴格檢查,而且得你們送來的小麥入庫後,再把沿海地區儲存的小麥拿出來!”中儲糧的金總謹慎地表示了贊同,但對具體的方法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中儲糧的庫存關係著國家安危,他不能冒任何風險。
李未滿口答應,“這是當然的,其實只要幾艘裝滿小麥的船抵達巴西,四大糧商就會放鬆對巴西的小麥出口限制,這就跟上次第一船巴西大豆抵達大連港的時候,國內期貨市場大豆價格立刻暴跌一樣!”
其實國內主要進口大豆壓榨能力大多位於山東、江蘇等地的沿海區域,進口大豆主要停靠的也是這幾個地方的港口,但為什麼第一船巴西大豆會在大連港卸貨呢?還不是因為國內主要大豆期貨交易是在大連期貨交易所完成的,在這裡卸貨能給那些炒家們帶來更直觀的衝擊。
滿載小麥的貨運列車立刻從哈薩克境內出發,抵達烏市,然後再從這裡送往蘭州、西安等地,等這些小麥透過驗收進入中儲糧當地倉庫後,早已做好準備沿海港口馬上開始裝船準備前往巴西。
盧拉同時也高調宣佈,巴西人的飯桌上不會缺少麵包,從中國來的麵包馬上就要到港了,四大糧商的進攻被挫敗了,巴西市場上的小麥、麵粉價格應聲而跌,但是他們沒有認輸,很快又採取了其他手段。
多個受四大糧商控制的港口突然同時宣佈進行檢修,大大降低了進出港能力,除了他們自己的大豆,其餘農場主或者收購企業的大豆那怕是已經送到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