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宮燈夜市人如潮(節1)(第1/2 頁)
太宗皇帝在聽佘太君說話時,越聽臉色越難看,等聽到潘惟熙一番話,臉色變得鐵青,就要下令拿人。
“且慢!”一聲歷喝傳來
副相辛仲甫先是瞪了一眼潘惟熙,再朝太宗皇帝拱手道
“陛下,臣嘗聞忠言逆耳,老太君雁門關外退遼兵,真定府下救駕,何來謀逆之說,臣請陛下,聽完老太君的話,若是於國有用,豈不是效仿唐皇與魏徵焉”
太宗皇帝看到辛仲甫出來示意,恍然反應過來,這是佘太君,再有他的一個臺階,立刻壓下心中的怒火,臉上擠出一絲笑容
“老太君請說吧,朕。。。朕今日就好好聽聽老太君高論”
當潘惟熙站出來的時候,佘太君就沒看他,一直到他請斬楊家時,也沒有理會,只是悠閒的站在那裡,手上把玩著龍頭柺杖,一直到辛仲甫說完,官家允諾,才抬頭看了一眼辛仲甫
“多謝辛相,老身實在是有所疑問,這潘美雖說陷害夫君,但是他至少還懂為將之道,怎麼教出來這麼一個犬子,連基本的【兵者,乃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都不懂”
“你。。。” 潘惟熙一聽佘太君辱及父親,頓時大怒,又急又氣,一下子說不出話來。
佘太君還是不看潘惟熙,繼續盯著辛仲甫說道
“諸位別忘了,楊家此次演武,統領遼軍。雖然是演武,但是爾等既然要用沙盤反照現世,那麼,在老身看來,爾等欲奪取幽雲十六州,就是要滅遼國,絕苗裔,若老身是那蕭太后,必定盡起遼人,與爾等決一死戰”
辛仲甫看到佘太君一直盯著自己說話,只好苦笑連連,等聽到這句話後,不禁若有所思。佘太君話不停嘴,繼續盯著辛仲甫說
“遼朝現有丁口逾四百萬,老身僅徵發三十餘萬戰兵,差得遠吶,以老身之見,雍熙北伐,再打下去,那蕭太后徵發一百萬戰兵,又有何難”
眾人此時都默默沉思,就連太宗皇帝,也逐漸恢復平靜,仔細聽著。佘太君這時把目光移到首相李昉處
“李相想必知道,契丹人與大宋不一樣,契丹人逐草而居,不事生產,那耶律阿保機征服各部落而建遼,始定都臨潢府,但其治下之民,依然是以部族論之,全民皆兵”
佘太君說到這裡,微微抬起龍頭柺杖,用那龍頭,一個一個點去
“爾等兩府六相,乃大宋中樞,莫不是真不懂,這兩國戰爭,論的是國家實力,靠的是百姓供養”,她又拿起柺杖一指潘惟熙
“難道爾等真的與這小兒輩一般見識,認為以大宋國力能夠滅掉遼朝不成?”
“好!!!”
就聽遠處傳來一道聲音,眾人順著聲音看去,發現張齊賢正一臉興奮。他長得高大肥胖,而且飯量驚人,之前無論眾人怎麼爭吵,他一概不理,專心對付面前小桌上的茶點,等到三輪點心吃完,他心滿意足。
正好聽到佘太君最後這一番話,正正打中他的心坎,當初他以一介布衣,攔在太祖皇帝馬前獻了十策,其中就有富民一項。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他就阻止過太宗皇帝速取幽雲十六州,他認為,首先要使得河北百姓得到休養生息,而後豐富田產,充實邊疆用度等等。
喊完之後,張齊賢挺著肚子,擠開小桌,跑到滴水樓中央,先朝佘太君舉手長揖,而後衝著太宗皇帝大禮參拜
“恭喜陛下,老太君此言實乃強國之策,臣請聖人先務本而後求末,使國內安定而後抵禦敵國,百姓是本,土地是末,五帝先王,沒有不先根本而後枝末的,如此一來,則四夷賓服,指日可待”
首相李昉和副相辛仲甫對視一眼,同時舉手長揖
“臣恭喜陛下,得此良策”
眾人一看,紛紛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