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鐵馬冰河入戰圖(節1)(第1/3 頁)
雍熙二年十一月,太宗皇帝頒詔天下,討伐遼朝,正式開啟雍熙北伐,收復幽雲十六州。
同月,太宗皇帝御駕離汴京,朝大名府(今邯鄲)行去。
這一場在後世看來打的稀裡糊塗的仗,直接導致了整個有宋一朝,從原來對遼朝戰略進攻,變為戰略防守。
太宗皇帝總體來說,其文治遠遠超過武功,但是,他對自己的戰爭指揮能力有著迷一般的自信。
在此次北伐開始之前,他就已經決定該如何打了。他吸取之前高粱河之戰的教訓,徵發二十萬禁軍精銳,兵分三路,夾擊幽州(今北京),力圖一戰成功。
其中,東路軍為主攻,以曹彬為主帥,走雄州(今河北保定一帶)出關,走涿州(今涿州市)直指幽州。
中路軍以田重進為主帥,出飛狐口(今河北淶源縣),到新洲(今河北張家口)與西路軍匯合,繞到幽州後方。
西路軍以潘美為主帥,楊業為副帥,監軍為王侁,出雁門關(今山西代縣雁門關),到新洲與中路軍共同繞到幽州。
這一場仗,想要達到目的,有幾個前提條件。
其一,是大宋獲得的情報是否準確。按照知雄州賀令圖所說,遼國國主剛死,少主年幼,只有十二歲,由蕭太后攝政,寵幸韓德讓,遼人嫉恨他們,這是一個收腹幽雲十六州最好的機會。
其二,廣備軍糧。這一點參知政事李至曾專門上書,幽州城,是遼朝的右臂,若大宋勞師遠征,遼人一定會拼死抵抗,那個時候,雙方攻防,時日綿長,必須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因此足夠的軍糧是必須的。
其三,統一指揮。三路大軍,想要經過不同的路線,共擊幽州,沒有統一指揮,幾乎沒有可能。當然,按照太宗皇帝的想法,他就是那個指揮。
那麼實際情況呢,其一,情報不準確,蕭太后乃少有的,能力堪比武則天的女人,強勢捏和遼朝,斬殺異己。全權委任耶律休哥,這個耶律休哥在歷史上非常有名,上馬為名將,下馬為名相。
又委託耶律斜軫指揮分兵抵擋潘美的西路軍和田重進的中路軍。而蕭太后孤兒寡母就敢帶軍離開京城直接到前線,駐紮在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中間,居中策應。這個蕭太后心思縝密,還擔心宋軍從海路進攻,專門派一支偏師守衛海岸。
其二,忽略軍糧。按照太宗皇帝的戰略,東路軍曹彬主攻,但是因為離幽州(北京)最近,所以需要步步為營,緩慢進攻,其目的是為了吸引遼國重兵。而中路軍和西路軍距離比較遠,尤其西路軍,要繞遠路。
但是東路軍曹彬最先打到涿州,這裡距離幽州南大門已經不遠了。
他們並沒有把山西大同方向和河北張家口方向的遼軍吸引過來。
反而讓耶律休哥化整為零,採用游擊戰術,騷擾曹彬的後方。
對於耶律休哥來說,這是無奈的辦法,援兵沒來的時候,正面打,一下子手裡的軍隊就沒了,還不如切斷曹彬後方的運糧路線。而且蕭太后和遼國小皇帝也不在北京,打下來也沒多大用。
要不怎麼說游擊戰是以弱勝強的法寶呢,曹彬佔領涿州十天就待不住了,因為十萬大軍的糧草已經不夠,這種情況就算打到房山,餓著肚子也打不了。他就選擇退後一直到雄州(今河北保定),希望能夠消滅騷擾運糧通道上的遼軍。
要知道雄州就是東路軍的出發地,也就是說,曹彬一路打到了涿州,發現糧食快沒了,後方運糧的道路又被截斷,居然帶著大軍又退回來了。
其三,就是太宗皇帝這個總指揮了,從北伐一開始,戰前制定的戰略就沒有被執行。
東路軍誘敵的策略一開始就失敗了,當得知東路軍不按計劃行事,太宗皇帝的應對非常緩慢,他派人追上曹彬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