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1/5 頁)
北方形勢乍看之下又將不穩,遷都、請天子移駕都是大事,和平的年代皇帝該盡心地秉承職業操守待在帝都。只有亂世之年,如興平年間,漢獻帝才會四處流亡。
然而能勸得了曹操的人,年輕的謀士要守著前途不敢冒進,就算進了讓曹操聽不聽得還是個問題;老一代謀士,該死的死了,該隱退的隱退了,原本還有個荀彧能勸誡,這會兒他卻被曹操猜忌上了。
對東吳的消極應戰,讓眾人決定這位昔日霸主,到底是老了。
曹操老了,老了便想著維持個和平表象,歌舞昇平的場面,只要捱得過,至於這個場面後已經腐朽了多少榫子他都已經不計了。
到這年十月,南面的戰事已經連表面都維持不下去的時候,曹操也只能帶著大軍去應戰。
如赤壁時一樣,此番又是聲勢浩大地報了四十萬大軍。
或許就是有人揣摩出老年曹操的好大喜功,董昭迅速在大軍出發前提議曹操進魏公。
荀彧是再也坐不住了。
原本扶持漢帝是曹營的一個政治優勢,然而再這麼被這些佞臣糊塗蛋弄下去,政治優勢就要變成政治硬傷了——“挾持天子”這可不是個好名聲。
更何況大軍未動,就這樣氣焰囂張,在這一刻進魏公很不妙,曹操他已經浮躁了。哪怕是真要當魏公,回來自封也比戰前封來得好。
荀侍中馬上駁斥了董昭,並說明理由,“如今南線吃緊,明公當速率軍去,不當為進位之事貽誤軍機。”
如果不是因為年初未加九錫的事鬧出的那點官司的話,荀彧的此番進言曹操大概是聽得進去的。
然而一聯絡到前事,曹操的猜忌更重了,還維持著表面,“文若說的是。”
這一月曹操剛帶著大軍走,如往常戰時一樣在後方負責糧草的荀彧卻馬上得到了命令,奪其文職,虛封了個武職,讓他至譙參軍。
荀彧又豈會不懂?除了譙沛人,曹操是極力防著文官得兵權的,讓他這麼個文官得武職,去譙參軍,他知道自己此行大概命不保矣。
才出行幾天,往鄴城報的人便說,荀彧得病,“病”在壽春走不動了,同月竟然死了。
同一個月內,董昭提議曹操進魏公被駁,荀彧奪官去勞軍“病”死,如果這還不算蹊蹺的話,就只能感嘆荀彧一生太匆忙,連死都死得那樣行程緊湊。
當荀彧的遺體被運回安葬,上門弔唁者無不是戚然流涕。
如今已是年末,人們漸回了許都,荀彧生前是曹操手下的第二號人物,皇城中的新人舊人們都該來拜祭這位老領導。
如杜畿之流便是為他舉薦過的,在外任上尚要打了請假報告,千里來奔喪,本地為令君所薦的司馬懿更要鄭重往奠。
女眷這兒荀貞都快哭天搶地,父女情分天生血緣。
私下哭怨,“我父走得冤啊。”
更有據說是曹操送了一隻空食盒給他,荀彧羞辱自殺的。
這些都是民間謠傳,但荀彧之死的確和曹操分不開關係。
荀貞是哭糊塗了,春華卻還沒糊塗,看了一眼周圍,趕忙把人散去,“您這是說的什麼話,令尊已經走了,您再說這個話除了給家族招罪,又換得了什麼呢?”
荀貞已經三十多歲,哭起來卻和個小女孩一樣不計後果,這死的是她親爹。
“我是不忿啊,先考是忠臣啊,心可鑑日月。”
春華一邊勸一邊感慨。
任是誰有這樣一位卓越的父親,都會比對著自己的丈夫更愛戴。
荀令君之節,名垂千古,而今,人間再難見荀留香。
令她難過的是,到荀彧死,她終是沒見到這位同時代的第一俊傑。
最後荀彧的諡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