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仙劍奇俠傳(二)(第1/2 頁)
《仙劍奇俠傳三》上市後,獲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但是作為開發者的上海軟星卻沒等到應得的獎勵。
根據大宇總部關於銷售分成的決定,臺灣地區的銷售收入直接歸大宇總部所有,大陸地區的銷售收入才歸上海軟星。
當時國內大陸地區盜版橫行,正版銷售非常受影響,加上臺灣地區銷售剝離造成的大幅抽成,《仙劍奇俠傳三》最終只給上海軟星帶來約五百萬到六百萬的收入,差不多就是兩年多前上海軟星創立時的啟動資金。
但這兩年上海不論是人均工資、物價水平還是房價都出現了大幅上漲,可以預見還會繼續保持增速,看上去賬面數字一樣,購買力卻下了幾個檔次。
為了維持上海軟星的運作,負責人張毅君不得不做出了兩個決定。
一是收縮了人員開支,以保障公司在研專案的資金投入。
這意味著上海軟星的員工沒法因為自己作品的成功而得到任何應有的物質獎勵,連工資都很難增長。
二是藉著《仙劍奇俠傳三》的成功快速開發《仙劍奇俠傳三外傳:問情篇》,以期能快速回血,增加資金積累。
這意味著上海軟星的員工還要繼續著開發《仙劍奇俠傳三》時的高強度工作節奏。
幹活累,賺得少,心還委屈,當即就有不少核心成員離職。
不湊巧的是,此時正是國內網遊興起單機衰落的時期。
眼饞盛大等網遊公司在鈔票的海洋中游泳,大宇公司也將戰略中心移到了網路遊戲,投入大筆資金經營旗下網遊。
但大宇的網遊製作和運營水平實在是沒法恭維,包括《軒轅劍網路版》在內的專案陸續撲街,產生了鉅額虧損,直接榨乾了大宇的現金流。
這種情況下,大宇根本不可能為上海軟星調撥更多資金,反而在銷售分成上不斷地壓榨。
就在這樣極端不利的環境下,經歷了一波核心人員離職的上海軟星團隊為了製作好遊戲的夢想,依然堅持了下來,歷盡艱辛地完成了《仙劍奇俠傳四》的製作。
《仙劍奇俠傳四》同樣取得了極佳的市場反響,但還是在盜版和抽成的影響下,給上海軟星帶來的收入只有五六百萬元。
這時候,距離上海軟星成立已經過去了六年時間,但每次辛辛苦苦拿出精彩作品後,賬面上收到的錢卻沒有什麼變化,真實購買力還隨著時間推移大幅下滑。
在此期間,大宇公司對待仙劍系列和上海軟星的態度也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
之前《仙劍奇俠傳二》鬧劇中就暴露出的管理問題,長期只索取多投入少的資金分配策略,還有也對待遊戲的漫不經心。
《仙劍奇俠傳四》發售前準備不足、導致認證服務在蜂擁而至的玩家到來時發生宕機,
採用的防盜機制和遊戲相容有問題,導致遊戲卡頓嚴重,上海軟星在發售前兩天不得不加班加點才完成補丁修復。
更令人痛心的是,《仙劍奇俠傳四》發售沒多久就被人匿名舉報到了管理部門,舉報內容是送審內容和壓盤內容不符,直接導致正版銷售被強行阻斷。
於是在遊戲的熱銷期,代理商和遊戲開發團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盜版侵吞市場。
《仙劍奇俠傳四》首周就賣出了20萬套,很快突破40萬套,本來其銷量能達到一個很高的高度,創下歷代仙劍最高的記錄。但因為種種不幸因素的干擾,最終未能實現。
事情終於還是發展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忍無可忍的上海軟星團隊在《仙劍奇俠傳四》上市後不久集體離職,上海軟星實質上解散。
之後,自《仙劍奇俠傳五》開始,仙劍系列開始由第四個團隊,即北京軟星接手製作。
但北京軟星接手後續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