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5章 多方博弈(第1/2 頁)
華夏的制度結構就是在多方博弈中前進。
每個人天生都是趨利避害的,誰都想給自己撈取更多的利益,如果只是一方說了算,那麼利益必定只會偏向一方,而多方不一樣,大家會在其中尋求平衡,絕對的公平這個世界是不存在的,但是,相對的公平是華夏一直以來所追求。
“這對交通規劃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蔡邕說道。
“這一點肯定是的,不過,好在華夏目前除了房屋徹底私有化以外,土地並沒有全面私有化,否則推動起來麻煩不少。”司馬防說道。
司馬防的意思是指華夏的土地政策,華夏憲法有明確規定,華夏的土地歸屬於村集體的,也就是村所在地百姓的。
按照華夏法律,政府修路佔用土地同樣需要賠償,例如:政府修路佔了張三家土地,村裡會置換同樣面積的土地給張三,而佔張三土地的賠償款屬於所有村民,村民想要拿到賠償,需要在土地規劃前定居五年以上。
這樣一來,少了更多衝突,賠償有了統一標準,華夏賠付標準是根據土地性質和等級決定的。
村民之間也少了麻煩和互相算計。
“依然有很多聲音提出土地全面私有化,只不過大統領去幾次下院闡述後,一直壓了下來。
如果土地全面私有化,這會斷絕普通人的退路。”司馬徽說道。
“不管怎麼說,如果這次能順利推進商品房和保障房改革,對於華夏未來有莫大的好處。”劉洪緩緩說道,他能看得出來,這會讓民間更有活力和創造力,如果普通百姓一輩子被一套房子裹挾,大家就會成為房子的奴隸,天天想的是房貸,誰還會實現想心中的夢想?
訊息一出,華夏最大的兩家房地產公司股票居然迎來了連續上漲。
這一點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
“看來大部分人還是贊同這個改革方案。”洛陽街頭,幾個中年人邊吃早餐邊說道。
“這個方案挺好的,那就是鼓勵房地產公司透過優質服務去賺有錢人的錢。
至於保障住房是政府透過公開透明的政策進行工程招投標,房地產公司摻合不進去。”
“嗯,看來地產股票還會上漲,這是大家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期望。”
襄平
“這樣一來就太好了,這幾年,襄平周邊二手房價格上漲不少。”
“是啊,我也不用擔心兒孫今後買不起房了。”
“老武,你最大兒子才上中學,你就想到孫子了?”
“當然得想,我還準備再要一個孩子。”
“你都四個孩子了,還要?”
“我大哥和兄弟攻打高句麗和鮮卑時犧牲了。
我和夫人商量了,準備過繼給他們二人一人一個孩子。”
“應該的,沒有你大哥和兄弟,我們這些人也沒法坐在這裡喝酒吃肉。”
每個人立場不一樣,角度不一樣,考慮的事情自然不一樣。
改革就是利益重新分配,在華夏,劉恢一直在強調縮小貧富差距,大家也逐漸明白,縮小差距的最好辦法就是向富人收稅,窮人少交稅或者不交稅,同時,做好社會的基本福利保障。
政府的作用不是管老百姓,而是代表所有百姓對大家的利益再分配,百姓繳納稅收的目的不是讓政府騎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而是讓政府能透過再分配讓普通百姓的生活有了更多保障;也不是讓政府透過稅收過人上人的日子,而是透過稅收讓所有窮人有尊嚴的活著。
“華夏這些人就是吃飽了沒事幹。”袁術吐槽道。
“父王,兒臣總感覺華夏亂哄哄的。”袁耀點頭贊同袁術的觀點。
“聲音多了是一個國家的災難,庶民懂什麼?他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