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四章 火龍化道(第2/2 頁)
種意義上講,與王敦一般無二,都是晉國的亂臣賊子,但好感卻不會回來。
從事察言觀色,見陶侃不愉,忙道:“來時大將軍謂我:陶使君乃人傑也。會稽之革新,天下大義也。”
又道:“司馬氏得國不正,以致漢家衰敗。大將軍有意撥亂反正,請陶使君呼應相助。”
陶侃道:“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你且去,告訴王敦,我不與他同謀也。”
從事道:“使君革新,止會稽一地尚可。若要推行天下,阻礙難以想象。大將軍承諾,若使君呼應相助,等大將軍平定諸事,必全力支援使君革新天下。”
陶侃嗤笑:“王敦志大才疏,且反覆無常。我若信他,不如信謝、庾兩家。你休要多說,且去,且去!”
不由分說,將王敦使者趕了出去。
一旁楊高這才道:“王敦已按捺不住了。”
陶侃唏噓不已:“王氏勢大,所謂王與馬,共天下。他們走到這一步,除了行此險招再進一步,便再無他路可走。否則便要衰敗。”
王氏的勢力大到已壓制司馬氏的程度。若不兵行險招,把司馬氏趕下去。司馬氏必定會做出許多動作,以削弱王氏來獲得安全感。
所以王敦是沒的選。
對於陶侃而言,這似乎是個一個機會。但正如陶侃所言,他與其相信王敦,不如相信謝氏、庾氏。
而且王敦一旦成功,勢力太大。到時候無人可制,所謂承諾,便只在他一言之間。說否定就否定。
王敦人品,無法得到他的認可。
倒是又說起常昆,陶侃有些擔心:“不知常君何時能歸?”
楊高也不知,他道:“我前幾天去過田莊一回,常君尚未歸也。”
陶侃道:“沒想到浮屠教如此厲害,這等底氣,我萬萬不能教它起勢。否則貽害無窮。會稽的佛寺拆了沒有?”
楊高道:“都已拆了。”
陶侃頷首:“務必要連根拔起。”
楊高深以為然。
在陶侃這裡,他是忌憚浮屠教的思想消極。以其能捋常昆鬍鬚的能耐,這等思想一旦傳播開來,禍害無窮,到時候沒法收拾。
在楊高則不盡然。他第一個考慮到的,是報仇。暗害陶使君,這是要打折他們所有革新之人的理想,這仇可大了去了。
“時刻關注田莊境況。一待常君歸來,我務必要立刻知道。”陶侃如此吩咐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