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章 擄走(第1/2 頁)
這一日天色陰沉,縣令與辛縣丞在衙門裡說話。
縣令道:“常縣尉已去七日,也不知何時能歸。他這離了高縣,我一日比一日不心安。只盼他早些與劉御史大軍同歸,我才能松這口氣。”
辛正也有此感,道:“是啊。他本事強,不貪權,是個好幫手。少了他,總覺缺了一塊,不大安穩。”
又道:“不過縣君也不必太過憂心。你我心向朝廷,依著而今局面,劉御史必不忽視。高縣這裡地勢緊俏,若能駐軍,於朝廷而言利大於弊。”
他兩個這裡說話,這些事,說來都是隱秘。縣中除了他們仨,並未教小吏、小官知曉。
正這時候,有一個姓鄭的錄事,拿著一本冊子來見縣令。走到門外,聽到這話,一時間忍不住心中一動。
他暗道:“我說這幾日不見常昆那莽漢,原來給縣令辦事去了。聽這意思,是去尋什麼劉御史”
又想到:“他兩個口口聲聲心向朝廷,豈不知這裡是魏博節度使轄制的地盤。”
“縣令扳倒李家,而李家在州中有人,還是節度使跟前的人。唯恐報復要引朝廷兵馬來駐。”
“卻是不可呀。”
鄭錄事這麼想著:“李家曾有恩於我,這碗飯也是節度使賞賜,我不可不報。何況大有前途啊。”
想到這裡,鄭錄事當即轉身,悄悄離開。
到下午時,天上黑雲壓城,下起瓢潑大雨。
鄭錄事找了個藉口,說是鄉下有個親戚家中有事,請他去。於是向縣中告假,回到家收拾細軟,帶了家眷幾人,冒雨乘了馬車出城。
雨實在太大,走不遠,馬車裡汪洋大海,只好尋個避雨之處。
就在道旁不遠,廢棄有座寺廟。便把馬車停下,一家子鑽進寺廟裡。見廟裡已有避雨之人。
兩個。
一個是個橫眉冷目的尼姑,一個是個眼如秋水的少女。
鄭錄事忍不住多看了少女幾眼,實在長得美麗,尤其那雙眼睛引人沉醉。
畢竟鄭錄事已過了熱血沸騰的年紀,很快回過神來,拱拱手:“外面雨大,叨擾叨擾。”
尼姑沒說話,少女則道:“皆是避雨人。”
鄭錄事點點頭,便跟少女面前的火堆借了火,也一旁點了篝火。雖說已是入夏,但一身溼透,萬一生病總不好。
雨不見停,好半晌,是越下越大。
尼姑開口了:“這位先生看起來不是等閒人家,如此大雨,莫非有什麼急事?”
鄭錄事當然不敢說自己是逃離高縣,要去州中告密。
只說:“我乃縣中錄事,只因鄉下老家有事,這才冒雨而行。”
秋水般的少女聞言,不禁道:“原來是鄭錄事。小女子魚蕙蘭,這番正要去縣城尋一位大哥道別。”
又道:“不知鄭錄事可知常昆常縣尉?小女子正要尋他呢。”
魚蕙蘭聽他是縣中的錄事,才有此一言。道是與常昆同僚。
鄭錄事一聽,這叫魚蕙蘭的美麗女子竟是去尋常昆,當下心頭一跳,隱隱有些害怕。
那常昆畢竟不是等閒人物,那是千人敵、萬人敵的強人。李家二百家丁,被他三拳兩腳撂倒,是扳倒李家的決定性人物。
他這裡背棄高縣,若被常昆知道,怕是死的淒涼。
“常昆?”
尼姑說話了。
“我倒聽過此人。聽說極其兇暴,動輒滅人滿門,不是個好東西。”
魚蕙蘭一聽,立即爭辯:“你這尼姑說的是什麼話?我常大哥頂好人物,你休要誣陷他!”
“嘿,”尼姑冷笑道:“動輒滅人滿門,也是好人物?我看你這女子生的煙視媚行,跟他是一丘之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