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大謀不謀(第2/3 頁)
忠義面前,關羽就是榜樣和原型,不至於後人無法形容,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即便,普通人沒有關羽之能,只是一員外郎或書生,其秉承的精神和思想也能造福後人,流傳百世。
那麼,道家既相信修行得道,又為何不講輪迴轉世呢?
這可就是有關於宇宙迴圈的大智慧了,在《莊子·齊物論》中有這麼一個故事——莊生曉夢。
其故事內容倒也簡單,莊子夢蝶,醒後發現自己還是自己,於是在他腦海中就產生了一個問題,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呢?
讀起來可能有些繞口,其實就是“人蝶共化”,從蝴蝶的角度來說,莊子是夢;從莊子的角度來說,蝴蝶是夢,簡直傻傻分不清楚。
這也透露出了道家的一種理念,那便是不同的物種是可以互化的,人死後埋入地下,身體化為有機成分或為土木金石的魂魄成份,這也是為何會說土木金石也通人性的原因。
比如,某人會覺得身上帶的美玉和首飾能與自己產生共鳴,或對哪塊石頭情有獨鍾,總覺得這些死物很懂自己,會有冷暖變化等。
如果說,這只是一種心理感覺或是一種錯覺,那也能解釋得通。
但,倘若按照道家理論去解釋這一切,那就更通透了,本就是互化體,當然會有感應了。
,!
所以,道家的修行者壓根就不覺得自己死後,還能轉世為人,萬一成了一朵花、一根草或是一頭豬呢?
毋庸置疑的是,他們生前所做的事和生前所留下的精神意念,定也能直接影響後世。
再回頭看,亂世道士下山懸壺濟世的一些說法,他們所秉承的也是一種責任,且還是無法推脫的責任。
只有堅守責任,才能影響後世,無論過去多少年,哪怕是幾千年都過去了,這種責任傳承都不會被打破。
道教承繼道家,故認為人死後,歸於道,唯悟道者可長生。
沒悟道的,會化為“氣”,生命由“氣”組成,人在“氣”散後,會透過天地間其他分散的“氣”重新組合,成為新的團聚體,即是一個新的生命體。
這一點,也就與宇宙規律不謀而合了。
——無論多少行星碰撞月球和地球,都會成為月球和地球的一部分,從而演化出新環境、新樣貌。
自從齊麟在長白山生出敬畏之心和相信“承負”一說後,他就沒再執著於尋“道”。
因為,他能感受到那隻帶他離開長白山的雪白鷹隼,或許就是師祖凌霄子的化身;也因為他要秉承的並不是什麼大道,而是止戈殺戮,功在千秋。
這也是他今生真正要修的“道”。
然而,他要走的“道”,又何其易也。
現在,他已看到杜芸卿在人群中撐劍跪身,猙獰對敵。
杜芸卿是絕望的,絕望的殺戮,絕望的景,絕望的人。
她大概沒見過屍橫遍野、血海染紅每寸土地的“壯景”。
她也絕沒想到,自己只是為民除害,誅殺了一兩個江湖惡人,便就會被群起攻之,成為眾矢之的。
在她撐劍跪身前,她也曾向眾人解釋過、大喊過,不知為何眾人只在互看一眼後,又繼續選擇向她揮刀。
在遠處樹杈上悠閒觀望的齊麟,自知曉原因在何處。
——今日,無論杜芸卿所殺的是不是江湖惡人,她都免不了引起群憤,這一結局打她發出戰書後就已註定。
——倘若,沒有戰書,眾人定會相信杜芸卿所說的,還定會對其格外敬重,但現下她的一舉一動皆成了挑釁,且還是自不量力的挑釁。
——那些自認是江湖大俠和頂天立地的男人們又怎能允許杜芸卿這樣的一個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