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去甚去泰(第1/4 頁)
這世界,古怪且有趣。
它能溫柔到融化萬物,也能殘酷到寸草不生。
山水無錯,樹木更無錯,若只言都是人之過錯,似乎也不準確。
能事事如意之人少之又少,縱使機關算盡也免不了一場徒勞。
趙衍是智者,也是愚者。
他窮盡一生,只悟出了兩個字——疊加。
疊加,也可稱為:交叉總和。
在他看來,萬般結果皆是諸事交叉後所呈現出的結果。
正如,盛宴絕離不開好天氣,否則,極致地籌備也會被一場雨水盡毀。
想達成某事,就不能忽略旁枝末節,哪怕是細小的疏忽,也能決定最終的成敗。
很多人會信奉“做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句話。
然,如果尋找此話的出處與典故,你便會發現已被世人誤解了千百年。
——“不拘小節”出自《後漢書》虞延傳。虞延字子大,陳留東昏人也。延初生,其上有物若一匹練,遂上升上,佔者以為吉。及長,長八尺六寸,要帶十圍,力能扛鼎。少為戶牖亭長。時王莽貴人魏氏賓客放從,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見怨,故位不升。性敦樸,不拘小節,又無鄉曲之譽。
——由此可見,不拘小節只是描述一人的性格。
至於具體出處,恐也要借鑑《戊戌喋血記》一二章的一句話了——“自古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人命之事,我已派人查訪明白,確屬刁民鬧事,衝撞軍營。慰庭兄軍紀嚴肅,何罪之有?”
——“自古道”三字,含糊其辭,並沒道明具體出處。
——再看後半句,“人命之事,我已派人查訪明白,確屬刁民鬧事,衝撞軍營。慰庭兄軍紀嚴肅,何罪之有?”這句話類似於“身正不怕影斜”的描述,又像是不必在乎突發因素的勸解。無論哪種解釋,好似都與‘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不連貫。
——其,慰庭兄應是一位將軍,既是一位將軍,那軍紀嚴肅也是本分,保家衛國更是職責,又哪來的什麼大事?再則,刁民鬧事,衝撞軍營似乎也不能代表什麼,百姓都敢衝撞軍營了,定有不滿之處。
事實上,“做大事者,不拘小節”是沒有具體出處的,趙衍也根本不認同這句話。
“草木之生長,離了陽光不行,離了水分不行,離了冰霜更不行。觀草木便可通人事,若行拔苗助長之舉,終是無法迎來好結果。”
“水多,則淹;太熱,則旱;太冷,則衰。應對在人的身上,則就是不以貌取人,不以高而斷強,不以矮而判弱。”
趙衍慈笑飲茶,隨後看向沈安若,“遠則不達,深則不清。老朽不談太遠之事,亦不談深奧之道理...只想詢問王妃一句,王妃是如何看待齊麟的?”
“說直白點,就是齊麟在王妃心中是個怎樣的人?”
沈安若眸光漸漸深邃,似也附上了一抹甜笑,“初見如峻嶺,高寒而不可攀;再見如孩童,無賴且計較;如今...反倒像是個傻瓜...”
她在笑,不自知的笑。
趙衍淡笑搖頭,彷彿也被沈安若的神態甜到了,“觀王妃神態,應已對齊麟極為滿意。”
他頓了頓,似不想驅散沈安若臉上的寵溺,“只是...王妃可知齊麟的弱點與底線?”
“弱點...”沈安若喃喃著,“其實,他的心很細,怕是比女人還要細膩些;他在男女之事上並沒有太多經驗,只是表現得極為鎮定淡然...這也讓本妃想起了柳霖霖曾說過的一句話:齊麟從不敢靠近她。想來,齊麟是不想在柳霖霖面前出糗吧...”
趙衍,暢笑道:“心思細膩,並不算是弱點。”
“我說不出,更不知該如何表述出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