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5 頁)
南溪場口又名小場口。在大馬坎場口西南。大馬坎場口在帕場口西南。
南溪場口開採於70年代,在70,80年代很風光。
雖然產的翡翠原石,絕大多數普通,但是有個別大漲,常有點石成金的例子,讓他家驚歎的故事。出過上百萬一個的戒面。70,80年代,大家月收入幾十,一百多,幾百萬是什麼概念。
現在這個場口很少再有人談起,逐漸被大家遺忘。
(翡翠著名場口介紹7---雷打場口)
我們看原石時候,常見有的原石不大,渾身都是綠豆大的綠點。這是什麼石頭?這就是雷打場區的石頭。
這種石頭,沒有很大的潛力,但是也很少切垮。一般外面和裡面表象一樣。多取點狀的小戒面,或者開廣片。十多年前在瑞麗買這個很便宜,記得最便宜的成包拿,五毛一粒。不過顏色很好,也有一定的種。那時候還很少群鑲的工藝,大家都看價很低。
所處位置靠近後江。
(翡翠著名場口8----83玉)
83玉是指翡翠b貨。83玉實際是有個場口的。
1983年,在新場區附近,開出來一個新的場口。顏色很好,有皮,但是和其他老場區的皮有區別。切石大家都不看好,覺得從表現來說種不夠。但是很多新手上來,大刀闊斧地幹,幹出來的種還可以,加上色陽,賣出好價錢。很多新手賺大錢,老師傅們看走眼。一下這個新場口就出名,大家便以開採年份給取名83場口。在緬甸華僑中,場口和場口是相同的。
隨著83場口的走紅,很多做b貨客,都把自己的貨冒充83場口的賣。有叫83的,也有叫爬山的,很多類似的名字。過一段時間,83成為b貨的代名詞,以至於大家忘記了83場口。現在這個場口的料已經沒有,但是紅火過一段,風光過。
“ok打住!”蘇雅西立刻做了一個停止的手勢。這人光說一個場口就說了老半天,這還讓不讓人選料啊?
“額,好吧,我大概都說完了。所以現在選場口,就要選麻蒙場口,木拿場口和灰卡。老帕敢雖好,但已經基本開採完畢了。或許有的賣家還有老帕敢的料,但都是以前存留下來的。一塊料,首先確定其場口,這是關鍵。當然,不管它是哪個場口的,最重要的還是要它出綠。只要出綠的料,就是好料。”霍弦澤仍然在不斷地敘說。
“那不是廢話嗎?管它哪個場口的,只要出綠的料,就是好料。”聽了那麼多,蘇雅西只感覺到最後一句話起了關健作用。不過,剛才霍弦澤給她分析的那些場口,她還是模模糊糊記下了一些。“好吧,那你說這堆料是哪個場口的料?”他說了那麼多,好歹她也要考他一下。
“大馬砍的。”霍弦澤倒是順口就說了出來。
“額,好吧!”蘇雅西撓了撓頭髮。爾後已經蹲下身去檢視這堆爛石頭了。
蘇雅西隨便撿了一塊外形好看的冬瓜石頭拿在手裡看來看去。光看外形,根本就看不出什麼明堂。不就是一般的石頭嗎?蘇雅西又看了幾下,確實沒看出什麼所以然。
最後旁邊站著的小二看不過去了,方才遞了一個手電筒給她。“小姐,這個給你。”
“哦,謝謝!”蘇雅西禮貌地接過手電筒,拿在手裡對著石頭照了照。由於光線太刺眼了,將她的眼睛弄花了,她索性將它扔在一旁的凳子上。旁邊的小二看了,直接搖頭。看來這個丫頭,對賭石是一竅不通啊!給了她一把手電筒也不知道怎麼用。
霍弦澤則更是搖頭嘆息!本來還想傳授一些選毛料的技巧給她的,不過看她那樣,他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隨便讓她選一個算了。“嘿,丫頭快點選啊,選好了咱們趕緊去吃飯,我的肚子早就餓了。”說畢,他也蹲下身去挑了塊石頭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