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瘋狂疊代(加更)(第2/5 頁)
平原也很困難,可以選擇的地方只剩下東北平原丶漠南草原和沙地丶西域。
考慮到用水量,只能在東北和漠南東部挑選。
畢竟再耐旱的大豆,也要求當地有一定的降水量,類似於西域那種年平均降水量只有幾十毫米,而且蒸發量非常恐怖的地方,除非靠近河流還有水庫,不然根本種不了大豆。
而靠近河流和水庫的地方,早就被當地農戶丶企業丶生產兵團捷足先登了。
因此西域地區可以排除。
反倒是漠南東部的科爾沁沙地,非常適合海陸豐公司投資。
江淼研究出來的新品種大豆,目前有三種,都可以適應科爾沁沙地的沙地環境。
沒有錯,他研究的新品種是可以直接種在沙地上的,只要將土地平整好,就可以直接播種,然後澆水一次,大概10天左右,這些大豆種子就生根發芽。
只要這些大豆生根發芽,生根發芽後的第一個星期,再澆水兩次,之後就不需要澆水了,因為它們可以根系基因突變出了特殊的儲水結構,葉片也突變出可以在晚上收集露水的能力,那兩次澆水儲存下來的水,加上夜晚葉片吸收的露水,足以讓它們在之後的生長週期之中,完全不需要澆水。
當然,如果增加水供應量,這些大豆的畝產是會提高很多的。
這也是江淼選擇科爾沁沙地的原因之一,當地的大豆一般是五月份開始種植,而科爾沁沙地六七八月份剛好會有降水,哪怕是比較乾旱的沙地北部,這幾個月的降水量仍然可以達到210~320毫米。
按照江淼的估算,這三個品種的大豆,如果在完全不降水的地方種植,僅憑兩次澆水和夜間露水,畝產量只能達到150公斤左右。
然而如果種植期間,有50毫米的降水量,畝產就會達到200公斤左右;如果有200毫米降水量,畝產則會繼續攀升到250公斤左右;如果有400毫米降水量,畝產會達到300公斤左右。
降水量超過400毫米,對於這三個品種的大豆增產效應會直線下降,最大畝產只能達到339公斤左右,這是江淼在自己實驗田測試出來的結果。
雖然有靠天吃飯的情況。
但是這三個品種的大豆,在面對極端天氣的時候,有一個保底的畝產150公斤,這一點非常關鍵。
江淼為了研究這三個品種,從去年九月份開始,到今年十一月份為止,在10畝實驗田之中,一共疊代了5代。
第一代透過誘導基因突變產生種子,然後挑選出幾十個比較好的品種,進行種植和雜交,收穫了大批雜交大豆種子。
第二代,重複之前的步驟,誘導突變丶挑選良種丶種植雜交。
這樣重複了五代。
直到十一月份,他終於確定了三個全新的品種。
這三個品種的大豆分別是:
仙豆1號:小顆粒,均衡耐重度鹽礆型,平均生長週期為102天,耐旱,有儲水根球和吸露水葉片,可以在無降水地區種植,畝產150~320公斤,50毫米降水213公斤,200毫米降水264公斤,降水400毫米302公斤,極限為320公斤;大豆平均含油率267,大豆蛋白質平均含量452。
仙豆2號:中顆粒,高油型,平均生長週期為98天,耐旱,有儲水根球和吸露水葉片,可以在無降水地區種植,畝產142~303公斤,50毫米降水188公斤,200毫米降水231公斤,降水400毫米289公斤,極限為303公斤;大豆平均含油率293,大豆蛋白質平均含量401,其油質之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佔比達到442。
仙豆3號:大顆粒,高蛋白型,平均生長週期為105天,耐旱,有儲水根球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