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第2/2 頁)
是正常而又自然的,
毫無做作品飾之感,更無譁眾取寵之意。
《高宗實錄》告畢進呈御覽,已是一年之後的事了。紀曉嵐於《高宗實錄》
傾注了大量心血。他的功勞,實錄館無一人可比。實錄館便公眾合議,奏請嘉慶
皇上,為副總裁紀昀議敘。
議敘是清朝官吏的一項管理制度,在考核官吏之後,對成績優良者給以議敘,
以示獎勵。議敘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加級,一是記錄。紀曉嵐勞苦功高,理當議
敘。
可這時有人紅眼了,認為皇上對紀曉嵐已經夠優厚的了。
於是從中作梗,向皇上奏言,為紀昀議敘將有過優之嫌,眾臣難以服氣。
嘉慶帝看了這樣的奏議,也有些猶豫起來。嘉慶心裡清楚:紀昀雖是一位文
臣,但他一生的功勳,滿朝文臣無人可比,幾十年孜孜不倦,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按他的資歷,早該升任大學士了。嘉慶元年十月,大學士出缺,嘉慶帝就想擢升
劉墉、紀曉嵐二人為大學士,但與太上皇乾隆一商量,太上皇不答應,提出由董
浩擔任大學士,可能是因為劉墉、紀曉嵐在內禪大禮時,貿然苦諫,硬把傳國玉
璽從乾隆手中&ot;奪&ot;了過來,惹得太上皇不愉快。嘉慶帝當時未能親政,只好按父
皇的意願行事,在上諭中這樣曉諭臣工:&ot;大學士出缺已久,現在各尚書內若以資
格而論,則劉墉、紀昀、彭元瑞三人俱較董浩為深。但劉墉向來不肯實心任事,
即如召見新選知府戴世儀,人甚庸劣,斷難勝方面之任,朕詢之劉墉,對以&039;尚可
&039;,是劉墉平日於栓政用人全未留心,率以模稜之詞塞責,不勝綸扉,即此可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