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張君牧買房(第1/2 頁)
張蓁蓁的小學同學加童年玩伴張君牧從柬埔寨回國休假,四處看房子,徵求張蓁蓁的意見在哪裡買房子比較好。聽說他家只有廠裡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建的一間十三平米的宿舍,一套房子也沒有時,張蓁蓁覺得震驚不足以形容自己的感受,問他這些年住在哪裡。張君牧說宿舍樓的人大多數都搬走了,對門鄰居把房子借給他住。
張君牧的父親是比莊敬早兩年參加工作的大學生,在車間做紡織技術指導人員,後因身體原因病休在家,母親以前是實業公司食品加工廠的家屬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清退家屬工時回家,再沒有出來工作。夫妻二人在宿舍樓後的空地上種菜,在家屬區擺攤,除了病休工資和困難補助,靠賣自己種的菜補貼家用。
張君牧在柬埔寨工作了四年後,攢了一筆錢,夠付首付款,想自己買套房子。
張蓁蓁用“一窮二白”形容張君牧的處境。與他們同齡的廠子弟,有的家裡有多套房子,至少一套婚房家裡是給準備好的。張蓁蓁是女孩子,父母也為她準備好了獨立生活的房子,被她賣了,加上爺爺給的錢,換了一套足夠三代人生活用的房子。
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不說社會上幾乎人人買房的高潮時期,就是大公紡織廠前後多次建房,前期賣給職工的都是成本價,後期雖然也開發商品房,但明裡暗裡給內部職工都有很大的優惠。張君牧的父母是如何做到從不動心買房的,對張蓁蓁來說,是一個難解之謎。
莊敬認識張君牧的父親,但是幾十年之間沒有來往。大公紡織廠職工沒有房子,也沒有存款,莊敬也感到驚訝,前三批到柬埔寨和越南工作的職工回國第一件事就是換房,沒房子買房子,有房子換大房子。有些職工除了在家屬區,還在濟南市區買房。
張蓁蓁納納悶:“在幾十年新房換舊房的社會環境下,他們家是怎麼做到一窮二白的。”
莊敬問陳總是否認識張君牧的父親,陳總說張父身體適應不了車間的高溫環境,沒上幾年班就病退了,開始領病休工資,後來靠低保生活,廠裡每年都會給他家發睏難補助。聽說張君牧要買房子,陳總嘆息一聲:“是該買房子了,他比蓁蓁還大一歲。”
陳總建議張君牧先在宿舍區買一套裝修比較新的二手房,裝修一套房子耗時耗力,他還要出國工作,他父母也指望不上,買了新房沒有時間裝修就只能一直空置著。
張君牧帶著父母一起看房子,他們看中的房子都是又破又舊的小房子,雖然價格確實低,但是張君牧想住得好一些。長到二十七歲,他還沒有住過單元房,在家裡住宿舍,在學校、在單位也是住宿舍。苦惱萬分的張君牧約張蓁蓁和陳智慧吃飯,讓她們帶上各自的家屬。張蓁蓁給莊敬留言說:“還是我請客吧,花他的錢有負罪感。”
不用喝酒,張君牧就開始訴說自己的苦惱。張蓁蓁聽明白他與父母在選房子上有分歧,她不解地問:“你用自己的錢買房子,為什麼要聽你父母的意見?”
張君牧愣住了,反問:“不用聽父母的意見嗎?”
張蓁蓁問他:“你父母有買房子的經驗嗎?”
張君牧表情更加愣怔,他父母沒有買房子的經驗,沒有與人打交道的經驗,沒有職業生涯經驗,所以給不了他指導性意見,他的人生需要自己走。愣了一會兒,他的眼圈慢慢地紅了,他終於明白了自己內心那種空蕩蕩的感覺來自何方,他的背後沒有任何支撐,人生的所有事情都需要獨立完成,不僅如此,他還需要承擔起改善父母生活條件的責任。
喝了酒,哭一場,笑一場,聚會結束以後,張蓁蓁獨自回到父母家,抱著莊敬大喊:“感謝媽媽,感謝爸爸,感謝你們給了我美好踏實的生活。”
莊敬看她一個人回家,往樓下看了一眼,果然李自勤的車停在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