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誰痛苦誰改變(第1/1 頁)
張之義回到家時,張蓁蓁和李自勤正在與莊敬聊天,李自勤正說到去一家單位講職業心理健康時,學員提出的有意思的問題,有個學員問“擺爛算不算心理健康問題?”莊敬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想聽聽他是怎麼回答的。
李自勤說:“擺爛可能是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的外在行為表現,所以算是心理健康問題?。”
回答了這個問題後,現場直接就接到了諮詢個案。莊敬囑咐他認真對待,涉及到人的問題一定慎之又慎。
張之義對李自勤說:“你不是給人做心理諮詢嗎?你幫我分析分析是怎麼回事?”
雖然帶著三分酒意,張之義講得十分流暢。聽了張之義的述說之後,李自勤看了看莊敬,莊敬笑了:“你看我幹什麼,實話實說,雖然不給錢,但是說不好也不會罰你款。大膽說,拿出你的專業素養來。”
李自勤想了一會兒說:“你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來的是討好型人格,只有在媽、蓁蓁和我叔身上,表現出來的才是真實的、有情緒的自己。你在別人面前想表現的是高大上十全十美的一面,在他們面前,你表現出弱小無助的一面,是想獲得他們的同情和關愛。只是方法有問題。”
張之義閉上眼,雖然心裡不認可,還是說出了羅四力所說的排序問題。他說明明莊敬和蓁蓁在他心裡是排第一位的,為什麼羅四力會那麼說呢?
李自勤問他:“您還記得您帶著容非來要蓁蓁漢服那件事吧?”
張之義表情沉重地點點頭,這件事怎麼就過不去了呢?他解釋過多次了,他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把衣服先給容非,莊敬再去買一件不就行了嗎?這麼簡單的事,他還生氣呢,當時問莊敬在哪裡買的,他去給容非買,莊敬怎麼都不說,最後他只好給了容非兩千塊錢,讓容非自己去買。結果容非哭哭啼啼地告訴他買不到。
李自勤解釋:“那不是買的,是我嬸子找人做的,送給蓁蓁的生日禮物。上面的和田玉吊墜和珍珠扣都是真的。你帶著容非來了以後,媽媽把漢服塞進我的書包裡,把我趕走了,所以你無論如何找不到。”
張之義終於明白當年自己翻箱倒櫃地找,為什麼找不到了。
李自勤等了一會兒,看他不說話,接著說:“即使告訴了您是嬸子找人做的,您的想法會是再找人做一件不就行了嗎?大不了自己出錢唄。”
張之義點點頭,不覺得這樣想有問題。
張之義一臉無所謂的表情,張蓁蓁看不下去了:“爸爸,這不是一件衣服,而是愛在哪裡,心在誰身上的問題。”
張之義臉色一怔,他最怕的話語來了。
李自勤說:“如果不是後來媽媽和蓁蓁對你態度的變化引起你的重視,你不會改變。德國心理治療師海靈格說過:誰痛苦,誰改變。”
張之義不明白了:“為什麼要痛苦的一方改變,不應該是製造痛苦的一方改變嗎?這樣完全不道德啊。”
張蓁蓁從網上搜出幾篇文章發給他,說:“誰痛苦誰改變這句話是從心理學的視角提出的,心理學只是就心理現象來找心理規律,不作任何社會道德和法律評判。”
張蓁蓁二人走後,張之義認真地讀了女兒發給他的文章,其中一句真的解決了長久以來困惑他的問題:海靈格強調愛的序位,任何關係都是有邊界的,關係中人既不能越界又不能越位。他想起容不易罵他的話,想起女兒諷刺他“舅代父職”,他明白,在與妹妹一家的關係中,他既越界又越位了。他很痛苦,他需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