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1/2 頁)
&ldo;報!帳門外有個人求見將軍!說是將軍的故人!&rdo;正在祭轂權衡利弊之時,大帳外傳令兵的聲音打斷了思維,祭轂抬起頭,對著帳內的眾將說道,&ldo;眾位將軍暫且歸營,容我思量!&rdo;
&ldo;諾!&rdo;眾將齊齊應聲,嗵嗵嗵走出了大帳。
&ldo;此人是哪裡人氏?如何稱呼?&rdo;祭轂召見了傳令兵問道。
&ldo;此人什麼都不說,只是讓將軍看這個!&rdo;傳令兵呈上一把軟劍。
祭轂拿在手裡舞動了幾下,軟劍劍身柔軟如絹,但鏽跡斑斑,中間部分有一個缺口,劍柄處有著幾個陰文,祭轂一一抹去,心中大驚!那幾個陰文顯然是公父的名字,祭仲!公父的軟劍!
&ldo;速速帶此人前來!&rdo;祭轂收好軟劍,激動不已。
&ldo;諾!&rdo;
不一刻,一個中年人走了進來,也不參拜直直坐在椅子之上,盯著祭轂。
祭轂觀察此人,並未見過,對這個人的無禮祭轂也不放在心上,祭轂一抱拳道,&ldo;壯士有話直說!&rdo;
&ldo;即刻撤軍!&rdo;來人也不廢話,說完這幾個字沉吟不語。
&ldo;壯士哪裡得來的這柄軟劍?&rdo;祭轂也不想兜圈子直奔主題。
&ldo;你撤軍之後,我自會找你說明,你也自己找到你所要找的人!&rdo;這個中年人說完起身告辭,祭轂內心一陣波瀾,恨不得立刻擒下此人,但又怕萬一有個閃失,公父的訊息從此斷絕。只好作罷,輕輕的撫摸著這柄軟劍,找來一塊鐵石,自己就在大帳之中打磨起來,鏽跡慢慢的抹掉了,露出寒光來,祭轂盯著軟劍喃喃問著,&ldo;公父,你在哪?&rdo;
當夜,鄭國大軍悄然撤退,悉數返回京邑,仍然留下了摸不著頭腦的晉軍傻等著。
衛國同時收到訊息,齊鄭一夜之間撤軍了,衛王姬完一時也有些混亂,很快收到了闔碩的快信,&ldo;我王見信速歸!&rdo;
衛王也不含糊,立刻拔營返回衛國。
最差異的當屬晉國,幾乎是一夜之間,三家軍隊紛紛撤走,看著屍橫遍野的韓嶺,不知道是不幸還是幸運。
諸侯各國猶如看了一場鬧劇,秦晉發難,齊鄭衛聯盟反抗,最後秦國跑了,三家必勝但又莫名其妙的撤退了,都是搖頭不止,不明所以。
祭轂回到京邑受到了全城的熱烈歡迎,之前的哀傷萎靡一掃而空,太后親自率大臣們在殿外等候。
&ldo;將軍!太后在殿外等候!&rdo;豹韜衛隊長看見祭轂進了城迎了上來。
&ldo;令!全軍歸營!不得擾民!不得擅拿百姓饋贈之物!&rdo;祭轂回頭傳立道。
&ldo;諾!&rdo;
&ldo;傳中軍將令!全軍??歸營!不得??擾民!不得??擅拿百姓饋贈之物!&rdo;號令聲一聲一聲傳出,百姓們歡聲雷動,其呼,&ldo;鄭國萬歲!中軍將祭轂萬歲!&rdo;。
祭轂下馬隨著豹韜衛隊長面見太后,一番寒暄之後,太后轉入內殿,屏退左右,對祭轂道,&ldo;將軍立此不世之功,當受何獎?&rdo;
祭轂搖了搖頭,&ldo;太后此言差矣,現在君上昏迷,國家暗含危機,祭轂身負重任,怎敢貪圖享樂!&rdo;
太后盈盈走了過來,幾乎是挨著祭轂,一隻手搭在祭轂腰間的劍上,祭轂臉上顯出一絲不悅,但低下頭沒有說話,&ldo;將軍現在是鄭國柱石,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哀家是婦道人&rdo;
&ldo;太后!&rdo;祭轂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