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第1/2 頁)
萬魯生不在,財政局長的話也就說得比較敞亮:&ldo;洪書記,財政現在盤子很大,一年安排上百個億,領導一看盤子,總覺得從哪擠出一星半點就能解決&l;三順灘&r;的問題。拆東牆補西牆誰不會?即便要拆,領導也得說明白到底拆哪一堵牆啊,我們總不能想拆哪裡就拆哪裡,想往哪裡補就往哪裡補吧?再說了,現在的財政缺口不光是一個&l;三順灘&r;的問題,很多大型專案的資金缺口也很大,過去我們常說量入為出,現在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了。很多大型專案說上就上,上馬了再命令我們安排資金,比方說那個夜景工程,年初的預算根本就沒有列,領導拍拍腦袋突然要上,沒有資金領導就硬按著我們的腦袋要錢,下級服從上級,我們只好拆東牆補西牆……唉,難啊。&rdo;
官方車禍 第十章(6)
洪鐘華問他:&ldo;根據合同我們市裡還欠&l;三順灘&r;拆遷戶的補償款到底有多少?&rdo;
財政局長說:&ldo;這是明帳,根據合同金額我們欠人家拆遷補償金兩千多萬,其實這件事情洪書記你掌握得還不夠透徹,如果僅僅是這兩千多萬,一次解決不了我們分幾次緊緊褲腰帶矛盾也不會激化到現在這個地步。關鍵人家要的不僅僅是拆遷補償金,人家要的是個住處。當初合同上規定兩年後保證讓人家全都住進新建的&l;三順灘&r;居民新區。拆遷戶一共有三百多戶人家,一千五百多口人,到現在還都住在臨時搭蓋的周轉房裡,所謂的&l;三順灘&r;居民新區到現在剛剛打了個地基,根據工程預算,全部建成要投入一個多億,我到哪弄這一個多億去?&rdo;
洪鐘華說:&ldo;能不能想別的辦法?哪怕是拆東牆補西牆也好,先給人家還上一部分拆遷補償金,把矛盾緩解一下,明年的財政預算再想辦法徹底解決居民新區的建設問題?&rdo;
財政局長說:&ldo;現在哪還有錢?這個季度的行政費用還缺一大塊,如果不抓緊到時候連工資開不出來的可能都有。&rdo;
洪鐘華實在難以相信財政能緊張到這個程度:&ldo;怎麼會這樣?現在財政收入年年兩位數地增長,怎麼還會這個樣子?&rdo;
財政局長說:&ldo;&l;十五&r;計劃期間,政府公務員年年漲工資,光是工資這一塊五年增長了兩三倍,五年前公務員平均工資也不過一千多塊錢,現在已經超過兩千五百塊。還有,接待費用每年增長也是兩位數,五年前每年一千多萬就能應付了,現在每年沒有三千萬下不來。公車費用更是連年增長,五年前每年有個兩千來萬也就能應付了,現在每年少了六千萬下不來,這六千來萬還不包括司機的工資獎金和補貼。如果算上,光是公車這一塊每年怎麼說也得一個億才能保住。辦公費增加更加厲害,過去一個幹部平均消耗一年不過百塊,現在每個幹部辦公成本一年沒有千塊下不來,現在都使用電腦,配置、更新電腦的費用和折舊費用不說,光是印刷成本的增加就讓人害怕。過去印刷費用十張紙是五分錢,現在一張紙至少得一毛五,而且浪費驚人,不管誰只要寫東西一律印刷、影印,機關辦公印刷用紙跟流水一樣。唉,作孽啊,我們的財政收入還沒到可以這麼豪華的程度啊。&rdo;
&ldo;就是到了這個程度也沒有權利豪華奢侈,這哪裡是國家幹部?&rdo;這句話又是華三八插的。
洪鐘華出面擺平:&ldo;好了好了,我們開會的目的是提高認識解決問題,不是顯示口才的。&rdo;說到這兒想起了萬魯生,問秘書長,&ldo;萬市長怎麼回事,大便還是小便?怎麼這麼長時間還不回來。&rdo;
人大主任說:&ldo;組織個打撈隊,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