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3/4 頁)
計程車兵,他們定會感恩戴德,奮勇殺敵,而且我們也能透過他們的投降瓦解肅王軍隊的軍心,這樣做才是對死傷計程車兵是更好地慰藉,同時也減少我方的傷亡,併為陛下你博得一個仁厚之名。”
令狐博聽了仇銘之言,低頭沉思了一會,便點頭說道:“公子說的對,朕倒欠思量了。”說完走到那一群投降了計程車兵跟前,對他們說道;“肅王叛逆,你等為虎作倀,朕本不輕饒,但看你們尚能迷途知返,朕便給你等一個機會,希望你們能將功贖罪,奮勇殺敵,拯救我越國軍民於兵燹之中,使你們的父母妻子及百預處理能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不致因為國家動亂而致我越國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令狐博之言,全是為越國百姓及這些兵士設身處地考慮,因此這些降兵聽了他的話後,深受感染,齊聲吼道:“戴罪立功!效忠皇上!”
令狐博對這些降兵說話時聲音很大,下面圍城的肅王軍隊完全聽得清他的聲音,肅王軍中不少兵士聽了他的話後,也認同他的話,因此在情緒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波動。
這些士兵的情緒波動自是有原因的,令狐博的一席話,使得他們從戰場的思緒轉入對家國未來的思緒之中,自然也想到了如果越國爆發戰亂後自己的父母妻子將遭受兵燹之災,雖說他們在肅王軍中效命,但未必能保護得了自己的家人,因此人人心裡都有一種厭戰情緒。
特別是肅王麾下的兵士原以為令狐博會將投降了的那些兵士斬殺或是囚禁起來,不想令狐博竟然不計前仇,全部錄用了這些降卒,更是使這些兵士心理上發生變化,對肅王的忠誠之心自然也有了微妙的變化。
肅王聽了令狐博之言,又見自己的兵士在情緒上發生的一些變化,也是不由地有種心驚肉跳的感覺,他知道令狐博此言,已使自己的軍隊士氣降到了最低點。
這時天色已黑,城上城下都點起了火把,使得整個戰場上一片通明,肅王見吳大長老嘴角仍留有一絲血跡,便關切地問道:“大長老,你沒事吧?”
吳大長老見肅王如此相問,知道自己與仇銘一戰丟盡了面子,於是便苦笑道:“王爺放心,老夫沒事的,只是想不到那小賊功力不弱,更兼詭計多端,老夫一個不小心,倒差點在他手裡栽了。”他此時仍不承認自己敗在仇銘手裡,堅稱自己是因為太過大意在吃了仇銘的虧,但肅王卻對他的話有些不以為然,只是礙以吳大長老的臉面,他才故作同意地點了點頭,但這些又怎能瞞過吳大長老的眼神,因此心裡大感鬱悶。
肅王眉頭緊皺,說道;“現在令狐博有那姓章的小子,實力大增,現在我們又失去了劉長老,實力上反倒略處於下風,不知我們現在該如何辦?”他此語,既象是喃喃自語,又象是對身邊的人說的。
這時從後面走上一騎,馬上是一位儒生打扮的人,他對肅王拱手說道;“王爺,我們之所以首戰失利,倒不是因為吳大長老與那章姓年輕人交手時失手所致,而是定王爺那裡按兵不動,使得我們這邊吃緊,如果定王爺他們同時動手,只怕這皇城現在已攻破了。”
肅王說道;“這點本王知道,原本本王已激得王兄怒氣勃發,以為他過去後定會與我們一同對皇城發起攻擊,但想不到他最後還是按兵不動,想必定是侯大長老勸阻了他,讓他坐山觀虎鬥,然後好從中漁利。”
吳大長老則對這人的話大為不滿,一臉不憤地說道:“何師爺,倒不是老夫誇嘴,雖說老夫上了那小子的當,吃了點小虧,但老夫對他的情況也摸得一清二楚,如果與他再戰,老夫自信定不會落於下風。”
這何師爺自然知道得罪了吳大長老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於是便面帶微笑地說道:“吳大長老說的是,小的不懂功夫,因此在言語上有不妥之處,還望吳大長老見諒,吳大長老是我軍的頂樑柱,小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