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回家上班的作文400字 > 第15章 速度

第15章 速度(第2/3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帶著沙雕購物器逃荒身揣雲決我闖天下逐光軍團盤踞的日子三春至鬥羅之霍去三的重來人生愛在暮春時節魔王與媽媽難哄!年下影帝每天求貼貼清月入江陵諸天萬界的改命者遇上我你涼了戀愛遊戲,一旦告白就會死亡暗戀成真後,我帶崽跑路了穿書逆襲:白月光她畫風不對竹林深處有桃精驚!假千金她真沒想當戀綜萬人迷姑娘你怎麼又死了明日方舟的失智刀客塔成為滅卻師的衛宮士郎物語

穡之思

如今,\u0027粗糧主食化\u0027正改變人們的膳食方式,以穀子為首的雜糧產業形成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完整產業鏈,也在推動傳統穀子糜子種植業邁向高產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兼顧效率與生態,我們將從傳統中尋找智慧。

《呂氏春秋·審時》中國說:\u0027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u0027,\u0027天時、地利、人和\u0027裡有著對自然規律的尊重和人與自然的和諧。一年有二十四節氣,節氣最初在漢初《太陽曆》中出現並固定,作為粟作經驗的總結,在隨後千百年來一直指導著農事生產活動。傳統粟作農業的耕作方法蘊含著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尊重多樣性,有著樸素的迴圈農業理念。

晉東南至今還在使用古老的壕種法,在呂梁地區則有著類似的豐產溝,它們和《漢書》中記載的\u0027代田法\u0027十分相似,把田地開出溝壟,第一年在溝裡播種,出苗後將壟上的雜草和土鋤下來,逐步把溝填平,第二年在原來的壟處開溝耕種,實現了高效、可持續性的資源利用。\u0027種穀必雜五種\u0027是傳統農業為了避免單一化危害而形成的傳統。插花式的種植方法,如高田種粟、坡地種麥,使性質不同的土壤都可以有產出,同時也保留了生物多樣性。湖北荊州曾是湖北最大產棉區和最大產粟區,證明了棉粟之間的依存關係。

,!

臺灣原住民布農人採用傳統的耕作方法——輪作與混作,符合水土保持學原理,保持了生態的平衡,布農族的\u0027祈禱小米豐收歌\u0027,因多聲部和聲唱法蜚聲海外,布農人萬物有靈的宇宙觀蘊藏著人與小米共生的法則。

吸收歷史上的粟作經驗,現代小米生產者在生態種植上也開始了各自的探索……

本集介紹傳統粟作文化中的生態理念,以及現代小米生產企業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繼承傳統,開拓現代粟作生態農業的發展之路。

第六集 文明之光

黃土高原,平均海拔一千八百米,總面積四十萬平方公里,這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全部由黃土堆塑而成的高原。現代科學家們透過對碳14的測量,發現這裡也曾有溫潤的氣候、豐沛的水源和茂密的森林。這片土地上,粟作物孕育了源遠流長的農業文明。周原是陝西渭河平原西部一片平展的臺地,也是周的發祥地,早在3000年前,《詩經》中就曾記載:\u0027周原膴膴,堇荼如飴\u0027,這裡曾是粟作物繁盛的舞臺。\u0027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u0027流傳幾千年的文學作品記載那個時代農耕文明的靜美,黍谷山和粟山等地名則以另一種方式訴說文明的往事。

數千年粟作史是中華先民不斷同惡劣自然條件作鬥爭,在黃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歷史。谷與黍是最抗旱的穀物,生命力頑強的生物基因,滲透到民族血脈中,內化為\u002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u0027。粟作物在貧瘠的土地上生根,養育了華夏文明,粟作精耕細作的傳統背後是吃苦耐勞的勤奮和樂觀向上的氣質。

這樣的\u0027穀子精神\u0027在革命戰爭年代延伸出紅色文化意蘊。從中國工農紅軍到達陝北,結束兩萬五千里長徵,一直到離開延安解放全中國,中國共產黨人離不開高原風霜雨雪的磨礪與小米的滋養。小米因其營養豐富、耐飢、容易攜帶的優點,成了軍糧的首選。\u0027小米加步槍\u0027打下了人民的江山。

今天,粟文化也成為激勵穀子科研工作者的精神動力。上世紀八十年代,老一輩穀子專家李東輝先生,進行多次春谷改夏谷的試驗,透過品種改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心動預告尬!我甩掉的窮小子是豪門繼承人等你愛我都分居了,誰還催你回家啊泰拉之星穿成超稀有雌性,我被全星際覬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