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思想衝擊(第2/2 頁)
“總算沒有徹底傻掉”。
“哎哎哎,你小子說話怎麼這麼難聽!”,趙大秘臉上同時露出了無奈。
李元沒有搭理他的感受,繼續著他的話題。
“解放後,我們國家的第一外語語種是什麼?”
看著趙大秘茫然的表情,李元知道他暫時無法好好思考。
“解放後,我國的第一外語語種是英語,到了1954年,為了適應北極熊工業體系,我們國家的第一外語語種變更為俄語。
到了60年代,隨著我們與北極熊的關係緊張,我們獲取工業技術的方向慢慢轉向於西方。
所以,從1964年開始,我們的第一外語語種重新變更為英語”。
“那不對啊!你剛才不是說,我們是在改開後,才開始轉變經濟模式嗎?”
“你剛才也說過,教育是為了國家建設服務的。
在1974年以前,我們國家工業體系其實主要是重工業,很多專科大學只有理科類學科,比如華清大學,1978年才開始恢復文科。
在80年代之前,大學的工科類知識主要是來自北極熊。
所以就問你,兩個大的節點,這些教材的編撰者的身份是不是就不同?”
“好像有一定的道理”。
“教育從娃娃抓起,作為資本輸出的兩大集團,他們難道不會關注這些嗎?
教科書是個嚴肅的話題,我們暫且不提。
現在我國的報紙、雜誌、電視,是不是都在宣揚西方文化,學習西方文明?”
“難道有錯嗎?人家發展的好,我們就要放下架子,虛心學習他們的知識”。
“你說的沒錯,這也正是我為什麼一直抓著歷史不放。
回到你剛開始提出觀點,大明朝已經有了資本主義萌芽,為什麼沒有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是呀,正是我們封建思想的桎梏和儒家文化的毒害,才導致我們民族沒有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如果我們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那麼就不會有近代百年屈辱的歷史”。
“哈哈哈”,李元忍不住發出了哈哈大笑聲。
“你笑什麼?我說錯了嗎?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同學都在惋惜。如果沒有儒家文化對我們思想的毒害,我們早就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到時,我們也是列強,誰敢來搶我們的文物,誰敢來燒我們的圓明園!”
李元詫異地看著趙大秘,沒有想到一向表現的溫文爾雅、淡定自如的他,竟然也有憤青的一面。
“這就是西方高明的一面,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暗示你們這些大學生,資本主義是最為優秀的制度,是可以拯救華夏於水火的制度”。
“啊!”,趙大秘被李元一句話說的沉默了。
李元沒有繼續刺激他,而是開始默默喝著茶水,等待著他自己清醒。
過來好半天,趙大秘用力搓了搓臉頰,“小李,你今天給我的震撼太大,讓我一度懷疑,我們誰才是大學生”。
他衝著李元豎了一個大拇指。
“不想了,我看你的砂鍋差不多了,我餓了,要吃肉喝酒”。
他的表情再次恢復自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