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1/2 頁)
洛克伍德並不知道,他這番發自肺腑的感言,恰恰讓奕最深刻地感受到淪落成一個弱國的無奈與悲涼。
第四章 所謂&l;夷&r;者
更新時間2010-11-21 1:18:59 字數:5270
第三章
白金漢步入會場的步伐出奇穩健,他並不覺得對方多了一個高官就會對他的交涉工作產生多大的阻力,在他的眼中,中國對於什麼經濟利益甚至是主權的範圍基本上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比之關稅他們似乎更關心他們的面子工程,奕的到來不但不會對他造成任何負面影響還可以讓他放心大膽地去討論關於英國在華具體利益的分配,至於一個禮拜前的那幢&ldo;爛尾樓&rdo;,議會已經給過他明確的指示,雖然無論在文書中稱呼&ldo;中華&rdo;還是&ldo;中土&rdo;都無關痛癢,但是到底不想讓中國人撈到什麼利益,當然具體情況,具體方案,在這個問題上白金漢還是被授予了自主退讓權的,當然從白金漢自己的主觀來說自然是不希望動用這個權力,議會方面的意思很明確像他這種新手,負責個熱身運動就可以了,此輪談判結束他就得繼續回外交部打他的雜,能不能引起上級的注意,就在此一舉,自然容不得他不上心,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白金漢緊握手中的文案‐‐鐵證在此,是他清國違約在先。
看到白金漢所出示的所謂&ldo;清國罪證&rdo;,沈哲終於明白了&ldo;被石化&rdo;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感覺,那份摺子大概是某個縣官寫給當地巡撫的,紙張已經發黃,應該是有些年頭了,想來八成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聯軍攻入廣州城的時候找到的眾多公文中的一份,這批公文的淪陷,倒也是一件人盡皆知的事情,英國人也就是因為這批公文裡各地官員仍將其稱之為英夷,才提出要在新簽訂的條約中明確規定要將英國稱為&ldo;大英&rdo;
如果可以證明這份文書真的是1856‐‐1860年之間從廣州流出的,固然不可以算是中國這邊違反了《北京條約》的規定,但這份殘破如大難重生一般的奏摺什麼都不缺,偏偏缺了上奏人的落款和日期,而顯然英國人是咬定奏摺中那句引自魏源《海國圖志》的&ldo;師夷長技以制夷&rdo;是中國人違反了規定,根本容不得他們對這份證據有半點質疑,更別說把訊息通報回國內一辨真偽,國家積弱的悲哀就在於此,國際中的所有義務你都要承擔但是所有權利你都沒有。
奕感到自己官帽的前簷的內裡已經被額頭上細密的汗珠沁濕,作為一個生於宮闈,長於廟堂,在中國的官場上屢次沉浮的政客來說,他已經比沈哲更敏銳的嗅到了他們的危機。雖然修改提案不是他奕提出的,但處置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明顯是不足以平民憤的,太后一直偏向於搞洋務的那幫人,就算是要重責沈哲也會找個墊背的讓湘淮的官員心理平衡,去年一個天津教案就讓曾國藩成了萬夫所指,他奕在國內的影響力再大那也大不過曾國藩,若是這次莫名其妙割了地,賠了款,其結果絕不會像曾公抱病回鄉這麼簡單。
英國人此舉絕不只是不想對條約修訂,分明是想坐地起價,借這個理由,再狠敲中國一筆。對於賠錢這種事,清廷可以說是已經無感了,但凡和外國人打交道不砸進去個把年的稅銀那是不可能的,不過以前他們至少可以說是自己被逼的,而現在要是因為自找的行為賠了款那定然是要觸動太后的龍威。
奕無法,只得試著轉移話題&ldo;此等小事,自可日後再議。&rdo;以他和英國人打多年交道的經驗來看,這些名號一向是歐洲人不看重的,倒不如就此糊弄過去。
可這次英國人卻一反常態,非要整出個子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