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番外——初稿3(第1/2 頁)
趙驥其實並不知道程畿口中所說的秦子敕就是前任從事祭酒秦宓,他因言天時不利,反對東征伐吳,而被劉備下獄幽閉。只因秦宓也是廣漢郡綿竹人,故而程畿以為趙驥是懼怕禍從口出,擔心落得和秦宓這個鄉黨一樣的下場,才故意閉口不言。
程畿淺笑著環指四周,溫言道:“現在帳中僅有你我二人,出你之口,入我之耳,我自詡在士林中還頗有幾分直名,並非那種喜進讒言的小人,昌懿大可以放心暢言”。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趙驥如果再措辭推託,可就是不給直屬上司面子了,好在作為穿越者的他已經預知了這場戰爭的未來走向,當即應承道:“那下官就姑妄言之,大人姑且聽之”。
程畿微微頜首,示意盡說無妨,趙驥清清嗓子說到:“下官以為陛下力排眾議舉國東征,無非是認為東吳宿將多已物故,現在並沒有堪為敵手的方面重將,且我軍經歷漢中一役後兵精將廣,要是野地浪戰的話,吳軍不是我軍對手”。
程畿笑道:“難道不是這樣嗎?”
“下官亦以為如此”,趙驥答到,“不過兵法有云,可勝在敵,不可勝在我,我們不能把勝利的希望寄託在敵人的身上,何況東吳絕非無計可施,此戰於吳軍大為有利”。
“喔?”程畿詫異道,“吳軍何利之有?”
“地利”,趙驥很肯定的答到,“出三峽以東直至夷陵,四、五百里皆是高山峻嶺,輜重轉運困難,一旦相持,我軍便難以久戰”。
“若我是吳將,便主動退守夷陵據城而守,把崎嶇山道盡數讓予我軍,夷陵地狹,既難展開兵力,又不利於穿插迂迴,我軍除了附城攻堅別無它法,如果吳軍死守不出,我軍求戰不得,待到師老兵疲之時,勝負之數亦未可知”。
趙驥說完後退到一旁,只見程畿面色陰沉、若有所思,半晌後才緩緩開口說到:“昌懿言之在理,那麼依你之計,我軍該當如何行止?”
趙驥斷然道:“宜出澧水,至湘水以西,打運動戰,因糧於敵,吳軍應接不暇,只能分兵防禦,可以各個擊破”。
趙驥之所以說得如此斷定,那是因為這條對策根本就不是他想出來的,而是一千多年後,天朝太祖高皇帝在讀二十四史時,對此戰批註的評語,作為一名不世出的偉大戰略家,太祖的看法絕對是不同凡響的。
程畿站起身來,一言不發的在帳中來回踱步,好一陣後轉身突然問趙驥到:“昌懿,你父親名何?”
趙驥本以為程畿會繼續詢問這次東征的有關事宜,沒料到他竟然會突然間有此一問,不禁錯愕著“啊”了一聲,接不上話來。
程畿死死的盯著趙驥說:“昌懿見識高明,你方才的這條計策頗有見地,之前你說你的學問都是依你父親所遺的家學書籍而來的,想必你的父親也是個有真才實學的人,是以才問起你父親的名諱”。
“額……”趙驥驚慌中急忙遮掩道,“祭酒謬讚了,家父不過是認得幾個字的尋常農家子弟而已,當不得大人下問”。
程畿眼角微皺,臉上隱隱現出一絲不悅,但隨即又鬆了麵皮,淡淡說到:“你的父親雖不幸早逝,但你的母親能教你讀書,想必總該是位世家閨秀吧,她養你成人之餘,還不忘教你讀書成才,其中艱辛可想而知,昌懿若是能一展胸中所學來報效朝廷,將來封侯拜相、重振家門,才不辜負汝父汝母的舐犢厚恩啊,你回去好好想想吧”。
趙驥一時語塞,程畿卻揮揮手將他逐退。
退出大帳後,趙驥從頭到尾細一回味自己和程畿適才的那番對話,這才意識到自己編造的身世有個錯誤,說自己的父親是個識字的農夫還算勉強符合時情,但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說自己的母親也識字,還能教自己讀書。
漢時能讀書識字的女子,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