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第1/2 頁)
領頭之人定下,接下來便是籌謀準備遊船之事。
前朝三寶太監下西洋時,據傳他所乘坐的寶船乃當時最大之船,開到歐洲後,洋人見了都驚訝萬分,直言沒有國家能造出與之媲美的船。想到此處,康熙心裡冷哼,他一定要讓人造出更加龐大華麗的船隻,讓那些沒見過世面的泰西之人大吃一驚!
擬定了在何處修建船隻,再想到要挑選跟著船隊走的商戶,康熙覺得過幾日他是該把兒子放出來,跟自己一起操心此事了。
除了康熙,官員們也在各自忙碌。戶部得備出開支,工部得開始挑選工匠預備著皇上點名,兵部則開始籌劃,到底要派哪個營的人馬跟著一快登船出使。
就在朝廷各部為出使歐洲的計劃忙得人仰馬翻之時,京中卻突然出了一件,造成影響範圍不小的事兒。
事情,還要從順天府尹最近突然接到大約十幾起人口失蹤的報案說起。
京中的治安一向是好的,且即便不是京中,一下子十幾家來報失蹤也是大事。更何京城是天子腳下,發生這樣的事情,驚人程度自然非同小可。
順天府尹自從接到報案,第一時間就派人去查。好在這會兒大家住的都比較聚集,衙役們走訪了一圈就大概瞭解了不少資訊。有幾個街坊稱,他們曾見過幾個名單上的失蹤人口,一起去了西北邊的一處小院。
衙役們根據報案人提供的線索順藤摸瓜,最後經查到了一處被洋人傳教士租賃下的小院裡。衙役破門而入之時,這位傳教士正在給他新感沐入教的信徒教授英文。
正在專心上課的「迷途羔羊」們嚇了一跳,紛紛尖叫著往角落裡躲閃。而洋人傳教士則下意識冒出來一句洋文:「wh
th
ppen?」
為防止歹徒激烈反抗已經抽出大刀的衙役們:「」咱們就是說,認真學習是好事兒,倒也不必如此偷偷摸摸。
為了給報案家屬一個交代,這事兒自然是不能瞞著的,自然要向上報。
因著這事兒前所未有,順天府尹也不敢壓著,自然要報給康熙知曉。
康熙倒是沒覺得有什麼不好處理的,終歸是沒有真的鬧出人口失蹤的事兒來。只不過是傳教士們借著開學堂的名義,忽悠百姓信奉他們的主而已。
他站在治安角度這麼想,其實也有點道理。但是朝中的文官們可不這麼認為。他們在早朝時紛紛請旨,要求康熙重重處罰這個傳教士。名義都想好了,「淫祀!」
禮部官文有記載,未經官府正式批准的祭祀,通通可算是淫祀。沒經過皇上批准就得香火的神,自然也算是邪神。
武官們則對此事十分不耐。怎麼,人家想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還礙著你們了?憑什麼不讓人家學!
他們也不是就非要支援洋人,只是一貫看不慣言官御使的迂腐勁兒,所以找到時機就想借題發揮。
康熙一時被官員們爭執不斷互不相讓的勁頭鬧得頭疼。左右早朝議論不出結果,他索性便叫梁九功宣佈散朝。
胤礽還頂著禁閉的懲罰沒被放出來,所以此事他知道的晚了一步。
不過他聽說後的第一反應便是,正好可藉此時機,勸他汗阿瑪在京城開設專門的外語學堂。
一來他想藉此事把開設學堂於朝廷治理有好處的想法,隱晦地灌輸給他汗阿瑪。二來,湊上了這個時機,他也可以為朝廷派人出使歐洲多挑出點可用之人。
冒出這個想法後,胤礽頭一次覺得京中的傳教士還有些可取之處。只是他眼下還沒想好怎麼說服他汗阿瑪,所以只能把這些想法暫且壓下。
京中事兒波及範圍不算大,對於沒挨著政治中心的河南之地來說,影響就更小了。
說起河南,想必大家還記得這裡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