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第2/2 頁)
化出版社1988年曾出版勞倫斯•j•彼得的一本小書《往上爬》,當日讀到它裡邊一句話時,我好像獲取了生命的汽油,全身振奮,禁不住要朝天大呼。它說:當你在一件事情上表現得猶豫不決時,不妨問自己一個永恆的問題,我還可以活多久呢?
是啊,我還可以活多久呢?我不禁來算,以世界平均壽命計,我有66年可活。66年減去6年混沌的孩童時期,是60年;60年減去6年無效的退休時間,是54年;54年減去平均教育時間12年,是42年;42年減去佔1/3比重的睡眠時間,是28年;28年減去佔1/8的食物補充時間,是245年‐‐如果剔除必要的交通時間、排洩時間以及醫療時間,它的總量僅夠20年,這還不包括人生中各種各樣的意外。
而20年能幹什麼?它不夠銀杏樹生長一次,不夠烏龜爬20公里,不夠作家寫出一本《大英百科全書》,我可憐的妻子僅是懷胎就被剋扣了10個月。我們的生命啊,在經歷了艱難的學習之後還沒派上用場,就謝幕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賦予每次行動以意義?我們性愛不就是為了傳宗接代?探尋稻田不就是為了撈到收成?讀書不就是為了獲取知識?打麻將不就是為了在勞作間歇進行體能調配?列寧說,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
我這樣否定自己,可是又很快意識到自己的虛偽,因為我知那日之性愛並非為著生兒育女,那日之探田並非為著憂心耕作,人們之打牌也並非為著體能儲備,對農民來說,勞作並不是持續而高強度的,其間歇甚至可以用漫長來形容。
我就像一匹踩在答案上面四處張望的獸,陷入到新一輪的痛苦當中,甚至比沒有這個勉強的答案還痛苦。然後我失眠了,我提醒自己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休息,來日將白白浪費,因此我採用數阿拉伯數字的辦法催眠。我開始數的時候心煩意亂,接著我知道要順著牆鐘的響聲去數,牆鍾嚓一聲,我就數1,以此類推,當我數到2000餘位時,忽然看到腦海里閃出一面猩紅色的螢屏,我不知道是上帝還是我自己,在那螢屏上寫了五個字:龐大的時間。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