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2/5 頁)
有意義,做任何事都十分消極,打不起精神,甚至悲觀到認為活著都沒有任何意義了。
這種悲觀、消極的態度是不是出離心呢?不是出離心,這些都是錯誤的想法。
就像菩提心不是單純的慈悲心,而是在慈悲心的基礎上,有一個發誓為度化眾生而成佛的決心和勇氣,才能稱之為菩提心一樣,出離心除了深知輪迴痛苦之外,還必須要有一個條件,就是尋求解脫。
在觀修輪迴痛苦之後,我們就會知道,輪迴充滿了痛苦,不是苦苦,就是變苦、行苦,世間人一心追求嚮往的功名利祿等等,都是臨時性的誘惑,一點都靠不住。對於僅僅把物質享受作為生存的唯一追求的人來說,在觀修輪迴痛苦以後,就應當絕望、懊喪、痛苦;然而,作為修行人,在深深體會到這一切的時候,就要更進一步地想到,難道除了名利之外,就沒有其他更有價值、更值得追求的目標了嗎?難道除了爭名奪利之外,就沒有其他可以做的事情了嗎?名利沒有意義,並不代表整個人生都沒有意義,除了升官發財之外,我們還有更遠大、更有價值的,在釋迦牟尼佛沒有告訴我們以前,我們根本不知道的目標,那就是走解脫道,尋求解脫。
在整個六道輪迴當中,不要說是地獄眾生,即便是天人,也沒有辦法跨入解脫道。要奠定解脫道的基礎,只有從人道做起。雖然天人也可以修行,但他們修行的基礎,卻是前世在人間打好的。只有在人道打好修行基礎之後,天人才能在這一生繼續前世的修行;如果前世在人間沒有打好基礎,天人也沒有機會修行。
雖然從禪定的角度來說,**和無**的天人有很強的能力,但這種禪定只是平靜而已,其中並沒有證悟的智慧,所以跟解脫沒有什麼關係。
只有人類,才是三界六道中最有機會獲得解脫的,生而為人是十分有意義的,我們應當珍惜自己的人身。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完整、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以前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是顛倒的——將重要的東西棄置不顧,對毫無價值的東西趨之若鶩。透過這樣的思維,就能扭轉我們的觀念,挽救我們的人生。
正因為如此,所以,《普賢上師言教》當中才會在剛講完輪迴痛苦等外加行之後,立刻就宣講解脫的功德。這種順序的安排,就是為了避免大家在反覆思維無常、痛苦之後,因為傷心失望而失去勇氣,就是要鼓勵大家:以前我們為毫無價值的名利投入了畢生的精力,整天都在為個人的錢財打算,為自身的功名著想,把物質享受作為唯一的寄託,但無論怎樣努力,都是靠不住的。
比如說,即使能成為有錢人,又有什麼意義呢?很多有錢人早上起來以後,先美容兩個小時,之後健身兩個小時;健身完畢,又去針灸一個小時;吃飯之後剩下的時間,就是應酬。既便花了大量的時間用於健身美容,但最後還是會衰老、會生病。
在不知道這些道理的時候,我們整天都在追求物質享受,將物質財富作為唯一的寄託,絞盡腦汁地積累財富,一旦感覺到這一切都沒有意義的時候,心情會一下子跌入深谷,變得沮喪無比,覺得生活毫無意義。如果只是寄希望於物質財富,感到失望是沒有錯的,這種生活方式就是沒有意義,但還有一條解脫道,它會讓我們產生勇氣,並深深地意識到: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物質生活當中是錯誤的,我原來的生活都是無聊透頂的,我不能這樣活,從現在起,我要追求解脫。
此時又可能會出現另一種極端,就是有些人會在一時衝動的情況下,不計後果地辭去工作、拆散家庭而出家。
當然,如果真能這樣堅持下去,那肯定是很好的,作為家人也應當理解,而不應該想不通。比如說,如果一家人有七位,大家在一起都相親相愛、和睦融洽,但在其中的某一位離開人世的時候,其他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