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送你當太監(第1/2 頁)
楊非同反正都已經幾把廢了,正好可以切了,送到紫禁城去。
要知道紫禁城可是有不少的古董呢。
話說辛亥革命後,宣統皇帝溥儀退位,清王朝結束了長達兩百多年的封建統治,但溥儀並沒有被趕出紫禁城。
根據當時清朝與民國政府商定的《清室優待條件》,清帝保留尊號不變。
宮內各執事依舊留用,民國政府每年支付溥儀400萬兩白銀作為生活費。
但據史料記載,宣統在紫禁城過得並沒有那麼滋潤,時常需要變賣宮裡的珍寶古玩來維持生計。
第一個直接原因就是民國政府並沒有按照約定的條件給紫禁城撥款。
當時戰亂不斷,各地割據稱霸,截留稅款,導致中央財政入不敷出。
自己都管不過來呢,更別提每年給他四百萬了。
由於款項沒有落實,內務府又沒有了收入來源,只得在宣統的授意下變賣宮中的古玩字畫、珍寶玉器等。
皇宮中收藏無數,透過變賣也暫時緩解了生活問題。
但由於宣統年級小,對內務府關注也少,內務府成了油水最多的地方。
內務府的欺負宣統歲數小,幾個太妃久居深宮,更不知道外面的價格家。
他們手段很多,第一是虛報開支,根據御膳房的檔案記載,宣統二年,紫禁城皇室一個月僅豬肉一項開銷近兩千三百多兩白銀。
當時紫禁城皇室成員只有宣統、隆裕太后和四位太妃,當時宣統才五歲,即使排場再大也吃不了那麼多。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被內務府私吞,當時大臣們雖有耳聞,但也不敢輕易得罪。
第二是謊報收入,內務府將宮中的古玩珍寶變賣後並沒有按真實價格記錄,而且也沒有完整得記錄變賣的物品。
拿了十件物品去變賣,可能只記錄了八件,而且這八件記錄的收入也比真實賣的價格低。
不僅如此,那些宮女太監們知道內務府賬目不清,時常偷拿宮中的物品出去變賣。
這種事,從1912年民國創立開始,一直到了1919年。
這一年有個叫做莊士敦的老外來了。
出生於1874年的莊士敦先後畢業於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主修現代歷史、鷹醬文學和法理學。
但是鷹醬文學才幾百年?遠遠不如華夏五千年啊。
1898年,莊士敦經過激烈角逐考入國家殖民部,同年以東方見習生身份被派往英殖民地香江。
由於其優秀的漢語水平,莊士敦在港英政府中不斷升遷,先後出任輔政司助理、港督私人秘書。
1904年經駱克哈特力薦,莊士敦被殖民部派往租借地威市衛,先後任政府秘書、正華務司和南區行政長官等要職,獲鷹醬政府授予“高階英帝國勳爵士”勳章。
喜歡文學的他,很快迷戀上中華的文化、歷史和風土人情。
並積極致力於對儒、釋、道、墨以及中華地理、唐詩宋詞的研究,足跡遍及各省名山大川和名剎古蹟。
從此,莊士敦以官員兼學者身份在華工作生活了三十餘年。
1918年,清遜帝宣統的老師徐卜五因要出任民國大總統而辭去“帝師”之職。
經李少荃的兒子推薦,徐卜五代向鷹醬使館交涉,聘請融貫中西的莊士敦擔任溥儀的新老師。
1919年2月,莊士敦處理好其他事宜後趕赴京城,開啟了自己的帝師生涯。
這一年溥儀14歲,莊士敦45歲。
莊士敦帶著先進的西方思想與現代科學步入紫禁城,為這個古老皇宮帶來了新氣象。
依據宣統自傳《我的前半生》中回憶,年少的小皇帝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