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漠北決戰,李廣之死(第1/3 頁)
但是電視上的劇本卻不是這樣,給改了,改成了匈奴單于不想在跑了,因為漠北已經是匈奴人最後一塊地方了。
用匈奴單于的話說:“漢人這是不想給我們留一點活路啊,他這是要趕盡殺絕,我們都已經退到漠北了,不能再退了!”
他決定賭上尊嚴的一戰。
於是單于設伏,卻被衛青看破。
衛青命李廣誘敵出擊,單于上當,率兵出擊,衛青反擊,雙方展開關於兩個民族命運的史詩級大決戰,最後漢人萬箭齊發,伊稚斜單于英勇戰死!
胡梅導演最後拍攝的那個畫面真有一種悲壯之美,一段悽離的音樂想起,夕陽西下,殘陽如血。衣甲斑駁,屍橫遍野,勝得如此慘烈的,敗得如此悲壯!
是呀,本來都是一個民族的兩個分支,怎麼就鬧到今天這個地步了呢?
哎,該死的戰爭啊!
自此戰之後,大漠之南無王庭,漢朝邊界基本上解除了匈奴人的威脅!
然而作為獲勝的一方,漢朝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其慘重的!
漢軍士卒死者數萬人,馬匹出塞十四萬,歸著不足三萬匹。文景之治所積攢下的錢糧物資,消耗一空。大漢朝也開始了由盛轉衰的程序!
胡梅導演還有一個改動就是關於李廣將軍。
歷史上的李廣死的可謂非常窩囊,本來他在衛青部下打的應該是前鋒。
但漢武帝認為李廣這個人數奇(也就是點背),就叮囑衛青,讓李廣打打輔助,佯動牽制就行了。
衛青就聽從了漢武帝的建議,讓李廣改打輔助。(其實這一點上說衛青也是有點私心的,
第一李廣這個人立功心切、心態躁動,加上皇上的囑託,確實不太適合打前鋒。
第二,衛青的好友公孫敖(曾經救過衛青性命)上次打了敗仗被擼為平民,衛青也想給公孫敖一個立功封侯的機會)
最後,當衛青擊敗伊稚斜,伊稚斜逃跑,跑的方向就是衛青讓李廣埋伏的方向。
如果李廣真的能按時到達,堵住單于王的去路。
那李廣抓住匈奴單于這個潑天大功砸在頭上,封個侯絕無問題。
但誰想到他點太背了,走沙漠的時候颳大風,結果又迷路了。
等到衛青仗都打完了,率軍回返的事後,才碰上的還在沙漠裡打轉的李廣。
當時衛青就派個人過去問一下,究竟是怎麼回事,怎麼沒按規定時間到達?
這是法律程式!
但沒想到李廣這個人小心眼,心想,雖然你是大將軍,但你是我的後輩。這次打仗本來應該我是前鋒的,結果你調我過來打輔助。讓你的好兄弟去打前鋒!(李廣並不知道這是漢武帝的意思)結果他立功了,我卻得挨批。現在我年紀這麼大卻還得向你身邊的狗腿子解釋是怎麼回事!
按照大漢律,失期當斬,當然李廣可以像上次那樣花錢買命。但他真的心灰意冷了,心想,索性我不受這種羞辱,抹脖子自盡了!
這件事影響很大,因為太史公是維護李家父子的,所以不免苛責衛青幾句,說李廣死時,李廣的兵士全都傷心哭泣,為他的命運感到不公!
其實這事衛青是有點責任,但責任不大!
電視上的李廣命運改成了被衛青予以重任,授以先鋒之位。
因為匈奴單于伊稚斜的伏兵之策已經被衛青看穿,所以衛青讓李廣所部前去誘敵。
李廣也知道這次出擊可能凶多吉少,但他也知道以自己的年紀來說,這可能是最後的機會了,他老了,他想封侯,做夢都想封侯!
於是他毅然決然的決定,率軍出擊。最後以劣勢兵力被匈奴人層層包圍,最後光榮戰死!
這也算是為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