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百尺竿頭(第1/3 頁)
楚狄本來就是一個不喜多話的人,此時更沒有興趣跟對方互飈垃圾話。
他在看見對方拿起短柄大刀的那一瞬,腦海裡就把對方有可能使出的刀法刀招過了一遍。
能與對方手裡這把短柄厚背大刀相匹配的刀法招式並不多,武林史上,使用這種厚背短柄大刀的,遠有山西秦家寨的五虎斷門刀,丐幫長老吳長風的鬼頭刀。
近的,最有名氣的莫過於明朝洛陽的金刀無敵王元霸和清朝的威震河朔王維揚。
而洛陽金刀王家在把女兒遠嫁福建的時候就已經淪為武林二流世家了,不僅無法望及少林武當之項背,就連五嶽劍派單拿出來一嶽都能壓他一頭。更不要說勢力滔天的日月神教了。
再到後來,金刀王家惹下了大禍險遭滅門,好歹碩果僅存了一個後人王維揚遠走河朔,將八卦掌融入祖傳刀法之中,創出了一門八卦刀來,這才得以立足江湖,在北京地安門開辦了一家鎮遠鏢局。
只不過好景不長,王維揚的子孫徒弟天賦不夠,太不成器,再加上天地靈氣的影響,王維揚一死,鎮遠鏢局就吃不開了,好不容易收了一個資質不錯的弟子商劍鳴又讓胡一刀給殺了,至此這一脈刀法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短柄大刀的第二春出現在民國時期。其時,為了對抗日寇的刺刀,國民革命軍的一些戰鬥序列學習了大刀刀法,其中以李堯臣傳給29軍的無極刀法最為有名,曾獲喜峰口大捷。
即便是這些有名的刀法,也都在他那部膝上型電腦裡寫著,他自己都會,應付起來更不存在什麼問題。
何況對方未必會使這些絕招,若是用一些現代的刀法來打這一場,自己應對起來就更簡單了。
所以他決定使用青龍偃月刀來破解對方。
把刀拿在手裡,他才知道這把青龍偃月刀徒有其名、徒具其形,根本比不上三國時期關公那把青龍偃月刀。
單是重量就差了許多。
關公那把刀重82斤,而且是古代度量單位,相傳乃是青蛟所化。而自己手裡這把刀卻是輕型合金材料,重量只有16kg。
刀身上面寫的明明白白的:卓越神兵出品,淨重16kg。
管不了那麼多了,反正能使就行。
趁著對手狂妄之際,楚狄一個躍步上前,掄起來就是一刀。
他這一刀仍是橫削,直取對方右側脖頸。
他之所以決定採用橫削刀法,是因為從防禦的角度來說,橫削比豎劈更難防範。
如果是豎劈,對方有上架、左躲、右閃、後退、猱身逆襲等多種選擇。
但是橫削就不一樣了,對手只有後退和矮身(縮頭)兩個選擇。
揮刀側擋不行。因為青龍刀的加速度很大,大刀擋不住。
他不想給對手太多的選擇,那樣自己需要準備的後續手段將會相應增多。
這就好比下象棋一樣,你走出來的棋是將軍,那麼對方必須應將,能動的子力屈指可數,你就可以從這幾種變化入手籌備進一步的攻殺;
反過來說,如果你走了一步閒著,那麼對方十幾個子都有調動的可能,你要考慮的後續招法就多達三十多種變化,光是預想就很費腦子。
所以,即使橫削刀法在力量上要比豎劈弱上許多,他也寧願選擇橫削作為首攻。
更何況,他這招刀法絕非看上去那麼簡單,而是大有來歷!
什麼來歷?反正此刻太陽系內的數億觀眾看不出來。
在觀眾們的眼裡,這就是普普通通的一招橫削。
不論觀眾處於武道的哪個境界,也不論他們的武功是高還是低。
而在當局者關雲潮的眼中看來,就更是如此。
關雲潮不是葫蘆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