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爺爺的慈愛(第2/3 頁)
。”
李承乾目光一皺,隨即那眼神...讓李二反倒頗為不適,反倒是李二有一陣的尷尬之色。李二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很簡單,類似吃醋和不滿!
李二就是表達了自己的不滿,畢竟咱們倆是父子啊!你這怎麼反倒胳膊肘朝外拐啊?!李二那皇爺爺的稱呼,也是一種陰陽怪氣。你叫你爺爺直呼爺爺,叫老子父皇?!你這未免太親疏有別了吧?!最後才是不滿李承乾不和他商量一下,我行我素。
李承乾嘴角一翹:“若是與父皇商議,父皇會讓兒臣去不成?”
李承乾也陰陽怪氣了一把,李二開頭說:為何不與朕商議一番?不滿之意盡顯,換言之說李承乾不聽話,讓李二這種皇帝很不舒服!李承乾不甘示弱,直接懟他反問:我跟你說了,你會讓我去?!你鬧呢?!
兩父子這幾句話,就是一陣小九九的針鋒相對。很多時候,大家都把話敞開了說的,只是能聽懂的沒幾個人罷了。
李二不由得一肚子的火,這輩子什麼時候這麼窩囊過?!今天竟然被自己的兒子給懟成這樣,傳出去還不讓人笑掉大牙?!眼見李二悶著頭在積攢怒氣,李承乾也不傻,老子好歹兩世為人,還能被你揍?!要論年齡,老子也就比你小几歲,要是加上李承乾如今的年齡,比你老小子還年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另外,這裡有一份兒臣梳理的策論,用以改善民生。借鑑了爺爺武德年間,針對那群寺廟和尚的遏制。”
李二怒氣積攢過程直接被打斷了,看向了李承乾手裡的摺子。雖然狐疑,但還是起身直接拿過來自己看了起來。
‘天下初定,百姓果腹。臣察宗教之過,不合時宜矣。思祖父曾為,頗有心得。宗教,百姓信仰,寄託之所。今百姓貧苦,心有苦楚,臣自萬千悲憤,故此上書天子。佛教於我華夏根基頗深,一舉減除不成、不妥、不利。故此當禁改抑,以此弱化佛教之勢。其一:行度化之僧,理當明度化之理。各州以此入手,裁撤僧人。其二:藉此收歸度牒之權。其三:出家避刑之罪僧,理當繩之以法,後昭示天下百姓,以挽民心,豎律法之威。其四:待到佛教之勢衰微,以塑造各州名廟為由,控天下行僧,裁撤多餘寺廟歸於國土,用之民生方為大善。其五:待到塵埃落地,可設立專人入駐寺廟控其香火寺廟管制,以化外之名為由,使其為我皇權約束、安撫百姓之用。’
‘今天下初定,外無憂患,且天下承平日久,各地府兵疏於武備,或可用之推進抑佛之策。臣為儲君之身,莫敢憂中先樂,故此呈遞天下‘抑佛五策’,感念古今,不知所言。’
“好...咳咳,哼!奇技淫巧,歪門邪道!”
李二剛出口的好,被硬生生打斷,隨即就是一陣批判!
李承乾:“既然父皇認為不妥,那便交還兒臣,兒臣帶回去焚燬,以免落人口實才是。”
李二頓時傻眼了,不是...你這不對啊!沒聽出來朕就是單純噁心一下你?!
“咳咳。雖說大有不妥,然也有可取之處,念及你我父子,朕幫你改動一下便是,本意是好的。”
李承乾隨即看向了案桌上的聖旨:“那份聖旨應該是爺爺給兒臣的吧。”
李世民:“哼!拿著快滾。”
李承乾也不矯情,拿著聖旨就打算離去,但剛邁開步伐跨過門檻,就停住了...
“對了,兒臣獻策有功,父皇可否允諾兒臣一個請求?”
李世民不由得疑惑:“說說看。”
“東宮三師尚缺,兒臣望父皇應允,令房玄齡伯伯、杜如晦伯伯、李靖老將軍分別為太師、太傅、太保。”
李世民目光微皺:“房謀杜斷、當代軍神,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