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頁)
---------------
二女性型(2)
---------------
如此擬想的浪費,與抽象用語之貧乏,不免影響寫作的格調。因而及於思考之式態。一方面固增進活潑之性狀,另一方面,他不難退化於無意義的裝飾而不具充實之內容,此等缺點為中國文學史上某幾個時期的苦悶的罪惡,直到唐代,韓愈始大聲疾呼,樹起反抗之旗幟。這種裝飾文字所謂駢驪文的格調深具表現精確性缺乏之弊病,而其優點為最佳之「非古典派」小說中所表現者,為一種閒遊的散文,富有新鮮通俗而含著農村的風味,有似英國文學中之史惠夫脫(swift)與第福(defoe)的作品。故從英文譯為中文,其中最感困難者為科學論文,而從中文譯為英文,其中最感困難者則為詩與駢體文。蓋這一類文字,每一個字眼含有一個意象焉。
---------------
三缺乏科學精神
---------------
中國人思考特性之詳細討論,已使吾人瞭然於中國自然科學之所以不發達。希臘人之能奠定自然科學基礎,因為他們的心靈本質上是一個分析的心靈,此事實可由亞裡士多德時代之燦爛的文明來作證,埃及人發展數學和天文學,都得需要分析的心靈。印度人也發展了他們自己的文法。中國人雖有一切固有的知識,卻從未發展文法的科學,而他們的數學和天文學都從海外輸入。因為中國人的智巧好像只知道悅服道德的「自明之理」,而他們的抽象用語像「仁」、「義」、「忠」、「禮」,已屬十分普通,他們的精密意義自然而然已喪失在模糊的普遍性裡。
周代哲學家中,只有墨子和韓非子二人遺留給吾們以精確辯論的文體。孟子無疑為一偉大的詭辯家,但他卻只注意那些較大的字眼如「利」與「義」。其餘像莊子、列子,則競尚隱喻。墨子之弟子惠施與公孫龍亦為雄健的詭辯家,喜巧設難題以為大觀於天下而曉辯者,至謂「卵有毛」「雞三足」「犬可以為羊」「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熱」「輪不輾地」「龜長於蛇」「飛鳥之景未嘗動也」「狗非犬」云云。漢代學者雖距戰國未遠,卻於學術上未有新發展,僅致力於前代經書之訓詁而已。晉代繼之,學者則復興老莊之學籍其直觀以解決人生宇宙之神秘。因而實驗一事,從未計及,科學方法更無發展之機。宋代理學家摻入佛學思想,重行箋注孔教著作,制為訓育心智、健全道德之規範。他們的治學態度,以能洞曉大義、不拘細節著名。故宋代學者之哲學為最不合科學之哲學,亦竟可以說是根本未有哲學。直至清代才發展一種比較治學方法,這種治學方法立刻使清代學術放出空前的光彩。
中國人之心靈何以不適於科學方法之發育,其理甚顯。因為科學方法除了分析之外,常包含愚拙而頑強的苦役的鑽研。而中國人則信賴普通感性與內省的微妙之旨,故疏於分析。至於歸納法的論理,在中國常被應用於人類的相互關係(人倫為中國人最感興趣之題目),在西方往往有流為呆笨之結果,此例在美國大學中尤數見不鮮。就是今日用歸納法所作之博士論文也得使培根痛哭於地下,真是死不瞑目。在中國,大概沒有人會那樣愚笨,好似寫一篇研究冰淇凌的論文,經過不斷的努力之後,卻宣佈其猶豫不決之結論謂:製造冰淇凌所用糖之主要作用為使之甜。或有經過長時期井井有條之研究,發表「四種洗滌盆碟方法之時間與動作之比較」,而復得意洋洋自以為覺察了一個新的學理,即「屈腰與提舉的動作是疲勞的」。或則寫一篇「棉花內衣黴菌量之研究」,而發表「黴菌數量之增殖,與外衣退去所需時間成正比例」。數年前,報紙上曾登載一篇通訊,記述芝加哥有一位大學生,專事精密研究各種書信格式之感動力,結果發覺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