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從浙江寧波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機械工程專家林忠欽(第1/4 頁)
院士原籍地
林忠欽院士,1957年12月6日出生,浙江省寧波市人。
寧波地處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東南部、浙江寧紹平原東端。
寧波東與舟山市隔海相望,東南瀕東海,南臨三門灣與台州市三門縣隔灣相望,西南與台州市天台縣相連,西接紹興市,西北、北與嘉興市隔杭州灣相眺。
寧波歷史悠久,夏商時期,這裡稱“鄞”。唐時稱“明州”。
明洪武十四年,取“海定則波寧”之義改稱寧波。
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寧波成為計劃單列市,1994年被確定為中國副省級城市。
近代寧波商幫崛起,從舊式商幫轉變為新式資本主義企業家群體,商業舞臺向上海轉移。
新中國成立後,工商業者移居境外發展。
改革開放後,寧波鄉鎮企業轉制,迎來商業繁榮期。
寧波人文底蘊深厚,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藏書樓之一。
保國寺是江南儲存最完好的北宋木結構建築。
河姆渡遺址見證了7000年前的燦爛文明。
上林湖越窯遺址是古代越窯青瓷的重要產地。
寧波的傳統藝術有金銀彩繡、泥金彩漆、骨木鑲嵌、奉化布龍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
其中鄞州金銀彩繡、象山唱新聞等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寧波學術流派有南宋形成四明學派,明朝有姚江學派(陽明心學派)和蕺山學派,清朝有浙東經史學派(梨洲學派)。
寧波名人輩出,明代著名思想家、軍事家王陽明創立陽明心學,強調“致良知”“知行合一”,對中國哲學和思想文化產生深遠影響。
明清之際思想家、史學家,浙東經史學派創始人黃宗羲,著有《明夷待訪錄》等,對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行深刻批判。
藥學家,中國本土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為全球瘧疾防治做出巨大貢獻。
華人世界船王包玉剛,擁有龐大的航運帝國,還積極投身於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對中國的航運業和經濟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原籍地解碼
寧波作為林忠欽院士的原籍地,對他成為院士有著一定的影響。
寧波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從東漢的餘姚學宮,到北宋“慶曆五先生”、南宋“淳熙四君子”,再到王陽明創立心學、黃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等思想,學術大家和思想層出不窮。
在這樣的文化土壤中成長,林忠欽院士自幼就受到經世致用等思想的薰陶,培養了對知識探索和學以致用的精神。
寧波素有重視教育、熱愛讀書的傳統,自古以來就以勤奮讀書為榮。
明清時便是進士之鄉,如今又成為院士之鄉。
這種濃厚的重學氛圍,讓身處其中的林忠欽院士從小就受到感染,對學習充滿熱情,為其學術之路奠定了基礎。
寧波的教育傳統悠久,近代以來西方傳教士創辦近代學校。
寧波商幫人士也紛紛回鄉辦學,使得寧波的教育資源不斷豐富。
林忠欽院士在早年求學階段,能接觸到良好的基礎教育,為進入高等學府深造打下了堅實基礎。
寧波注重教育的持續發展,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
這種體系有助於挖掘和培養學生的潛力,引導他們走向科學研究的道路。
在林忠欽院士的成長過程中,為他提供了很多展示才華和提升能力的機會。
“寧波幫”具有心繫家國、開拓創新、開放包容的精神特質。
林忠欽院士在這樣的地域文化中成長,深受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