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1/2 頁)
人發動的兩次世界大戰,每次都耗盡了英國人的人力和財富,這些財富都是
大英帝國幾十年、幾百年苦心經營的結果。況且自俾斯麥時代以來,德國一
直是英國在歐洲和國際市場上最強勁的工業競爭對手,這次德國被徹底打
敗、無條件投降,正是英國在多年來一直求之不得的大好機會。英國必須借
此機會向德國討還它過去的損失,把德國降為歐洲政治舞臺上第三或是第四
等的國家,傷盡德國的元氣,使它無法同自己進行貿易競爭。由於英國人直
接控制了魯爾的工業,因而它完全能夠實現這些目標。
法德之間要清算的東西就更多了,德國人更給法國人留下了刻骨銘心的
記憶:在1870‐1945 年這短短的75 年間,法國三次遭德國人侵,兩次戰敗
投降。這一次,一向耀武揚威的德國終於被打翻在地,法國人要做的就只有
一件:踏上一隻腳,使它永遠不能翻身。只有這樣才能平法國人為法蘭西報
仇的雪恥之心。法國人的信念是,誰也無法改變德國人,因此只能徹底壓服
德國人:德國必須保持分裂狀態,還必須剝奪其一切權力,使它對巴黎俯首
帖耳。法國人的對德政策可以說是最為強硬,他們迫不急待地要從軍事佔領
中大撈油水。他們以賠償為名,佔毗鄰地利之便,動用了一切交通工具,拿
走一切可以拿的東西。更有甚者,法國人策劃著名在政治上分割德國,它要求
分離萊茵蘭,魯爾地區實行國際共管,並使薩爾在經濟上與法國合併,在政
治上與法國保持特殊關係。
至於俄國人,則把德國看作是西方進攻蘇聯的橋頭堡。首先他們要保持
對所佔地區的嚴格控制。在向德國討還戰爭賠償方面,俄國人的做法與法國
人類似,他們在自己的佔領區內,從抽水馬桶到整座工廠,凡能拆卸的東西
統統都運回蘇聯。也許本來他們也希望像法國人那樣分割肢解德國,但很快
他們就發現在全德成立一個他們可以對其發揮影響力的中央政府似乎更為有
利。俄國人改變了主意,這成為後來俄國對德政策所追求的最高目標。
也許單從處理戰敗國的角度四大國各自的做法並不算是什麼,但是,德
國的地位在歐洲實在是太重要了,這樣一來,各個國家對於其它國家對德國
的處理辦法及其對德造成的影響就不能不警覺。任何國家都不能容忍他國的
做法影響到本國的在德利益。四大戰勝國為此吵吵嚷嚷,連開數次外長會議1
都不能協調分歧,反而越談越談不攏。1947 年2 月,盟國締結了對舊法西斯
軸心國義大利以及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芬蘭的和約,可對德和約
卻被無限期地撂置起來。
不久,德國人的命運就隨東西方冷戰的開始,完全改變了。
冷戰的原因錯綜複雜。許多年來國際問題專家為研究這個問題大費腦
筋。有人認為它首先起因於1945 年4 月羅斯福總統患腦溢血暴亡,副總統杜
魯門接任人主白宮。由於杜魯門在羅斯福在世時從未涉足過外交國際關係領
域,他對羅斯福在雅爾達對蘇聯妥協的做法不甚知之,也不甚理解,上任之
後,採取了與羅斯福總統截然不同的外交路線,這樣,東西方的妥協合作也
隨之宣告結束。無論怎麼說,杜魯門上臺之後,組織起了一個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