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2/2 頁)
登納11 月1 日致羅伯遜的公函進行了三次討論。討論會上,英國專員羅伯
遜提出,盟國在以下幾個方面無論如何必須保持不變,希望德國方面予以合
作。這些方面是:軍事生產工業、非卡特爾化措施、在賠償和拆除方面已採
取的各項措施。
美國專員麥克洛伊告訴阿登納:盟國給德國作出的讓步要求德國方面準
備進行合作,德國政府今後的態度將影響盟國在巴黎綱要範圍內讓步的快
慢,以及盟國對修改佔領法規的態度。
阿登納明白,盟國進行討論的目的雖然不是要增加德國的經濟潛力,但
卻意味著目前的狀況不會永遠固定不變,德國工業力量的恢復與提高,將取
決於盟國對實際情況和現實需要的考慮,如此一來,聯邦政府對盟國的態度
十分重要。換言之,戰後最初幾年盟國所制訂的這些規定、條約和法規‐‐
包括魯爾法規、佔領法規,都是過渡性的處理方法,關鍵在於其本身是否包
含繼續發展的前景以及什麼樣的前景。如果聯邦政府明白了這一點,爭取將
這些限制性的法規、條款作為德國重新獲得平等地位道路上的某種手段,再
根據形勢發展,慢慢化解消除其中不利因素,那麼聯邦德國可望由此得到盟
國的支援與幫助,實現穩固和發展國家的基本目標。
想來容易做來難。首先有關加入歐洲委員會的問題,便使阿登納政府傷
透了腦筋。
歐洲委員會組織的建立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在1947 年以前,人們還不
敢考慮建立一個西歐民族聯盟的問題,因為害怕這樣做會引起蘇聯的不安,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