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1/6 頁)
濟生堂中,李瑄與陳藏器丶王冰交談過後,又親自來到廣場上,召見一眾學生。
李瑄的言語如一盞明燈,親自為他們指明方向。
他提倡醫德,鼓勵學生們深入研究藥理與醫理,希望他們永無止境地去探索。
他提出「酒精」的概念,以蒸餾酒的方式,不斷地去分離丶提純,做到這個時代極致的酒精。
酒精對醫學的作用,不言而喻。
他以扁鵲丶華佗丶張仲景丶孫思邈這些古代神醫舉例,透過他們的特長,闡述醫學的博大精深。
如華佗的外科手術,絕對有可行性。
醫者克服疑難雜症,不能閉門造車,需要交流病理。
濟生堂中,不要想著藏著掖著,老師要對學生傾囊相授。
有朝一日,學生成為大醫,老師也無上光榮。
最後,李瑄著重描述大醫的概念,使大醫深入人心。
並當場授與陳藏器大醫的稱號,封宜君縣侯,表彰他的貢獻。
將來還會送上代表大醫的玉葫蘆。
醫者封侯,古今未有。
懸壺濟世,醫人無數;編著《本草拾遺》十卷,加上為濟生堂嘔心瀝血十餘年。
陳藏器當得起大醫稱號。
漢人對官爵念想根深蒂固,自古名醫,沒有幾個不當官,且不想當官的。
只要讓醫者看到封侯的動力,他們一定能對醫術產生突破。
科技上丶天文地理丶數學上,也會如此。
至於王冰還年輕,學術上和貢獻上還不足。
歷史上王冰活了九十多歲。
這個時代,能活九十歲不得了,這是他夢寐以求的歲數。
李瑄覺得王冰鑽研養生之術真有門道,在合理之內,李瑄會向他請教一番。
學生們專心致志地聽從至尊的每一個字,又見證大醫陳藏器封侯,他們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奮鬥的種子,已在心中種下。
翌日,李瑄從濟生堂離開,陳藏器和王冰帶著所有的學生送李瑄。
身為天子的李瑄,向學生們揮了揮手,登上龍輦。
學子們無不眼眶溼潤,他們能感受到至尊的期望。
這是真正的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受國不詳,是為天下王。
……
離開濟生堂,李瑄從長安城北繞過去,到達咸陽。
他先是前往咸陽的慈幼堂中。
至尊駕臨這種不祥之地,使慈幼堂的小吏猝不及防。
咸陽的慈幼堂,管理者不過是流外官,他哪敢想面前的男子是當今聖上?
他陪伴李瑄,觀看慈幼堂。
慈幼堂的工作人員,主要是周圍鄉里的婦人。
李瑄看到慈幼堂的孩童,有先天殘疾的,也有身體健全的遺孤。
說句殘酷的話,一個慈幼堂,不一定夠一縣使用。
好在咸陽屬於較為富裕的縣,遺棄嬰兒的並不多。
「快……來拜見至尊。」
慈幼堂的堂主王青山將孤兒聚集在一起,這是出於禮儀。
在房屋中,還有一些嬰兒,或年紀小的,依稀能聽到隔窗傳來的啼聲。
「在這裡,無有皇帝!」
李瑄輕斥王青山一聲。
看一眾小兒小女,最大也不過和他的兒女一樣,哪知道什麼榮辱與禮節?
「是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皇帝嗎?」
一個衣著簡便,與孩童們縮在一起的小女孩怯生生地說道。
本不應該這麼膽小,但李瑄身邊架勢太大了,外面全是氣勢洶洶的兵馬,嚇到這些孩童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