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3/3 頁)
緩為李瑄滿上一杯。
「七郎,元正日時刻,可否再吟詩一首,讓我再看看你的才華。」
楊玉環主動向李瑄道。
「今聖人神文聖武,蓋過堯舜。天寶三載,以載為紀念。此革舊迎新。臣以元正日,再以改元曰載為寓意,寫一首詩,請紙筆!」
李瑄昨晚的時候,就想過李隆基會讓他在這個時候寫詩。
他腦海的詩歌很多,不論是什麼場景,都能搬運一首詩來。
臺下的人看到玉案前鋪開紙筆,就知道李瑄要寫詩,特別是是文人丶詩人們竊竊私語,期待李瑄能寫出什麼樣的詩篇。
李瑄的詩,首首精品。韻味各不相同。
詩名《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寫下這首詩時,寓意變法。
李瑄搬運出來,寓意改元為載,真正辭舊迎新,大唐更加繁榮。
楊玉環覺得李瑄不愧是大才子。
李隆基大讚,此詩太符合他的心意。他決定將此詩掛在中書門下堂。
隨後,李隆基讓大臣和文人傳讀此詩。
眾人無不誇讚李瑄的才華。
只有李林甫臉色微變,這新桃換舊符,像是在暗示他卸下吏部尚書,李適之走在他前面一樣。
他拿著這首詩時,看向李瑄,卻見李瑄對他微微一笑。
這個豎子,遲早把你弄死。
李林甫強忍著憤怒將這首詩傳給李適之。
李瑄在玉案前,連飲數杯,才主動告退,以免太過顯眼。
李隆基特意吩咐李瑄以後要多來興慶宮,陪他和貴妃玩樂。
宴會一直持續到下午,隨著李龜年最後一曲結束,眾人恭送聖人和娘子離開。
從這一日起,楊玉環開始正式的出現在人們視線中,就等著聖人冊封。
宴會散去,在宮人的指引下,大臣們相繼離開。
次日,李瑄與李白丶王昌齡相約,去龍首原郊遊,竟日而歸。
正月四日,正式上班。
李瑄也得上朝,繁瑣的儀式,不太適應,而且武將上朝頗為無聊。
一大早不到卯時就要起來,上午巳時才能回來。
於是李瑄在正月初七時上稟,希望立刻去平定海賊。
聖人同意,令十日出發。
同時,賀知章因病為由,辭官還鄉,度為道士,捨本鄉家宅為道觀,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李隆基詔令准許,又賜鑑湖一曲。
李瑄最後和裴晃丶裴胄遊玩一天,又去王維那裡學習一日樂器後,準備率左千牛衛離京。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