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寧遠將軍(第3/3 頁)
茶,一邊討論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
那些常用書籍,用雕版印刷更方便。雕版的技藝,必須普及天下。
可以鼓勵商人建立印刷鋪。
只要活字印刷整出來,高力士就會上書皇帝,在諸部諸司,建立印刷部門,發展印刷術,完成李隆基「裡別各設一學」的召令。
李隆基認為人口數量和讀書人數量,是盛世的標緻。
為此,他頒佈鄉里設學的詔令,將男女婚嫁年齡,改為女子十三,男子十五。但沒有強制要求。
李隆基覺得男女早婚配,有助於增加人口。
李瑄明白,這是飲鴆止渴。受制於醫學丶衛生條件,女子十六以下生孩子,不僅會增加流產丶嬰兒夭折的風險;更會傷害到女子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
如果李瑄能掌握天下的權柄,說一不二,一定會更改這方面的制度。
「高翁,您不要太操勞,須多多休息。我不多打擾您了。」
李瑄看高力士一臉疲倦的樣子,主動提出告辭。
高力士心中溫暖,他挽留不成,親自將李瑄送到門口。
這讓等在高府門前計程車族權貴們,瞠目結舌。
平時的三品官,都不能讓高力士如此禮遇。
離開高力士府,李瑄得知信安王李禕也住在興寧坊後,遂登門拜訪。
同住一坊,高力士門庭若市,但曾為大唐立下赫赫功勳的信安王,卻無人問津。
李禕八十多歲了,病在床上不能起來。求見他,對仕途沒有任何幫助。
李瑄敲響信安王府,門童在得知是左相的兒子李瑄來拜訪後,立刻通知阿郎。
片刻後,李禕最小的兒子李峴出門迎接李瑄。
「李七郎到來,有失遠迎,還望不要見怪!」
李峴是一名三十歲出頭的儒雅男子,但說話時,中氣十足,自有風度。
他手中持一串佛珠,說明他是崇尚佛教之人。
「是我見識淺薄,不知郎君的名諱,還望海涵。」
李瑄見此人器宇軒昂,回禮後詢問。
「在下信安王第八子李峴,現任高陵縣令,今回家探望父親時,滿城都是七郎的才名。」
對於李瑄的突然來訪,李峴很意外。
「詮才末學,不堪法眼。我對李縣令的大名仰慕已久。」
李瑄心中一動。
李峴可是著名的賢相。
他因父親戰功,門蔭入仕。高陵京,是畿縣之令,正六品官吏。
李瑄記得李峴很快就會平步青雲,在幾年後升任為京兆尹。
安史之亂之前,李峴因不畏楊國忠權勢,一直被打壓陷害。但等安史之亂後,李峴會先後五次拜相。是中唐少有的能臣。
「請七郎入內,我父親在正房。」
李峴以為李瑄在說客套話,他一個小小的高陵令,哪有什麼名氣?
有名氣的是他兄長李峘,雖然官也不大,卻是不肯依附李林甫的清流,受世人稱讚。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