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1/2 頁)
臨終,王旦對兒子說:&ldo;我沒有別的過失,只有不諫天書,為過莫贖。死後為我削髮披緇以殮。&rdo;他的兒子們準備執行遺言,以表其父的無盡悔恨,最後被楊億勸阻。王旦本來可以做一個好宰相,卻一著軟弱,遺恨千古,它無負於真宗,真宗卻有累於他。
向敏中在鹹平時為相一年有半,未見有什麼政績。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起,他與王旦並相,王旦死後,他成為首相。天禧元年,他進為右僕射兼門下侍郎。真宗還是第一次授僕射之官,認為敏中一定會非常高興,賀客盈門,派翰林學士李宗諤前去打探。宗諤是敏中的親戚,到相府一看,只見門庭寂然。他表示祝賀,敏中唯唯,歷數前朝僕射德高位重,敏中仍是唯唯,不發一言。宗諤到庖廚問今日有親友宴飲否,也無一人。明日,真宗聽說,感嘆&ldo;敏中大耐官職&rdo;。向敏中是天禧四年死在宰相任上的,他第二次入相長達九年,除了&ldo;大耐官職&rdo;,也不見得有大政績。
王旦辭相以後,王欽若才由樞密使升為宰相,他恨恨的說:&ldo;為王旦一句話,晚做了十年宰相。&rdo;實際上,他自景德三年(1006年)再入樞府,除有十個月的短暫罷政外,一直都位居執政,真宗對他可是言聽計從的,作用遠在宰相向敏中之上。這年三月,真宗讓參知政事王曾兼任會靈觀使,王曾早在擔任知制誥時就明確反對建造玉清昭應宮,儘管當時重要宮觀都以宰執充任,他仍然堅辭不受,推舉王欽若擔任,真宗懷疑他標榜立異。
八月,王欽若拜相,處心積慮排除異己,便將王曾罷政,出知應天府。不過,這年九月,真宗又把欽若的老對頭馬知節召入知樞密院事。當王欽若任樞密使時,馬知節就是副使,他是武將出身,一向鄙薄欽若為人,廷儀時,往往當面數落王欽若的短處,讓他下不了臺。真宗將知節召入政府,也許就有牽制欽若的用意,他對王的眷寵似乎已大不如前。不過,八個月後知節就以病自請罷政,除了健康原因,或許也有欽若排擠的因素。
大約在天禧三年,商州逮捕了一個私藏禁書的道士,據說還能施展法術驅使六丁六甲神,他承認出入王欽若之門,還得到過他的贈詩。在真宗看來,他王欽若可以幫我搞神道設教,卻絕不允許與道術之士自搞一套,這年六月毫不猶豫地將他罷相,出判杭州。
取代王欽若為相的就是他的政敵寇準,這當然是王旦臨終力舉的原因,但也有寇準曲意迎合真宗有關。天禧元年,寇準正在判永興軍的任上,他轄境內的巡檢朱能與內朝宦官頭目周懷政串通起來,謊稱天書降於乾佑山(在今陝西柞水)。真宗問王旦真偽,王旦以為,寇準原來不相信天書,現在就該讓寇準奏上來。也許,王旦認為寇準是不會改變自己的信念,才這麼說的。不久王旦去世,寇準的女婿王曙在朝,知道內情,力勸丈人與朱能聯手。寇準便以地方長官的身份將這事奏報朝廷。朝野都知道這是在造假,真宗卻下詔將天書迎入大內。不論真宗是真相信還是假做戲,也許他對寇準個性剛褊的成見有所改變,天禧三年召其為相。
入朝之際,有門生向寇準建議:途中稱病,堅求外補,是為上策;入朝以後,揭發真相,是為中策;下策就是再入中書,那將大壞平生宣告。寇準還是決定入朝為相。也許在他看來,只有為相,才能有所作為,至於入相的手段是可以不必計較的,這也是絕大多數政治家的思路。
與寇準入相同時,丁謂也再入政府任參知政事。寇準與他的關係原先不壞,還向李沆推薦過丁謂的才能。李沆認為,以丁謂的為人不能讓他位居過高,寇準還大不以為然。一天,兩人在中書用工作餐,寇準的鬍鬚沾上了羹汁,丁謂忙不迭的為他拂拭乾淨。寇準開玩笑道:&ldo;參政,國家大臣,倒為官長拂鬍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