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前(下)(第2/3 頁)
“合適,合適。只不過,你這麼叫他,便如我多了個長輩,有些不習慣。”
呂函的臉紅了下:“我自稱呼我的,與六郎何干。你照舊叫他老王便是。”
“哈哈,那就好。”
雖說地位高了,但郭寧從來不適應高官的生活,始終把自己當作邊疆的武人。在軍營裡走了兩圈,和將士們聊了幾句,他的心情放鬆很多,這會兒來了胃口,吃得狼吞虎嚥。
沒過多久,把食盒裡剩下的蒸餅全吃了,呂函又遞上水囊,郭寧咕咚咚喝了半袋子,吐了口氣,拍拍肚子。
呂函笑著看郭寧吃喝,這時候把食盒收攏起來,準備往外走。
郭寧叫住了她。
“怎麼?”
“你是要去外頭麼?”
“是啊,壯丁們調走不少,外圍營壘的工事催促又急。這會兒一些老弱和婦人也去勞作,我在的話,許多事情好辦些。”呂函想了想,揚起柳眉道:“而且,不是對外宣佈說,你帶兵去了益都?我在這裡露露臉,也能讓人心安定。”
“……也好。”郭寧頷首。
因為郭寧把軍事據點放在海倉鎮的緣故,聚集在海倉鎮外圍的尋常百姓也是最多。
這幾日裡,幾乎所有的百姓都被排程起來,在海倉屯堡的外圈擴建營壘工事。
工事按照北疆界壕的規格,呈雙壕雙牆的格局。由內到外,由主牆、內壕、副牆、外壕四部分組成。整個營壘的寬度大約在十丈許,兩道塹壕都是倒梯形,挖壕時取出的砂土直接築牆。
百姓們分成兩班,輪流幹活,輪流用餐休息,只過了三天,就完成了大部分的壕溝。這會兒有不少人正劈砍竹木,在壕溝底部插上尖樁,還有一批人則轉向港口方向,在港口和營壘間,修建一條依託高地的甬道。
工程量自然很大,郭寧這幾日足不出屯堡,也聽說外頭好幾次差點出了人命,還有百姓被催迫過甚,疲累暈倒的。
但蒙古軍隨時會到,萊州的防禦設施非得儘快完成,這也真沒有辦法。
萊州與益都不同,境內地勢平坦,無險可守,所賴者唯海。
所以郭寧在萊州的佈置,也是依託著海岸,由西起海倉鎮,東至西由鎮三山港的多座城池、屯堡組成,彷彿將金國北疆的界壕長城挪到了山東。
金國設在北疆的界壕長城,其規格和方略與歷朝歷代多有不同。當年修建界壕的女真高官們,對草原上游牧民族的騎兵瞭解很深,當時金國本身也擁有強大的騎兵野戰集團。所以界壕長城的整個工程,並沒有按照因邊設險、以河為塞的原則,而是把多座邊堡修建在山北側的緩坡臺地。
這些緩坡臺地配合著後方山脊,已經足以延緩和阻遏遊牧民族的進攻,而緩坡本身、以及緩坡後方諸多隘口、烽燧、驛鋪、道路,又有利於金軍騎兵的調動,擊敵之惰歸。
整條界壕防線的規劃,無疑是有效的。如今大金在北疆的軍事崩潰,責任不在防線,而在於防線中指揮作戰的庸碌之人。
如今郭寧也將此格局照搬在了萊州。
一系列位於海邊的堡壘,既是防禦的支撐點,也是攻擊的發。海邊的高地平臺和蒼茫大海,可以限制蒙古軍的攻勢展開,而定海軍的精銳便能依託堡壘,預備有力反擊。
屯堡本身小而堅固的格局,使得蒙古軍很難搞清楚每個堡壘的真實兵力,很難做出針對性的防禦。
搞清楚也沒有用。因為大部分堡壘後方,或有港口,或有綿延的泥濘灘塗,郭寧利用己方掌握的船隊,足以調動兵力,遊走於諸多堡壘,找尋蒙古人的薄弱點。
更重要的是,蒙古人也不會想要到搞清楚什麼。因為在他們眼裡,一切都很清楚,郭寧的本部不在萊州,而在益都,所以他們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