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章 都喜歡打皇帝的臉是吧?(第1/2 頁)
有這種急戰獲勝的心理,熊廷弼的三方佈置、戰略防禦才沒有市場,得不到大多數臣僚的贊同。
朱由校暗自苦笑,急於出擊作戰,除了給東虜送人頭、物資,並沒有卵用,反倒會使形勢愈發惡劣,明軍愈發喪膽。
可這是還沒發生的事情,他如何能拿出來說服眾人,包括帝師孫承宗呢?
“陛下可在午朝令眾臣商議此事,也可遣兵部堂官及給事中各一人往諭,抗違不遵者治罪。”袁可立覺得不好直接打擊少年皇帝,在旁拱手委婉地說道。
朱由校垂下眼瞼,想了一下,沉聲說道:“朕若直接下旨,調回王化貞,由熊廷弼節制遼東軍事,如何?”
“請陛下三思,勿輕下中旨。”孫承宗和袁可立都有些臉變色,齊齊地拱手勸諫。
“為何?”朱由校微皺眉頭,開口問道。
孫承宗和袁可立面露苦色,互相看了一眼,還是孫承宗拱手解釋,“陛下,朝廷有定製……”
別以為你是皇帝,就能為所欲為,想讓誰當官就當官。
明朝自從土木堡之變後,功勳貴戚喪失一空,也就沒有了制衡文官集團的勢力。
越來越強大的文官集團,則越來越讓明朝的皇帝在權力處處受限,甚至連立儲君這樣的事情也沒有自由。
特別是在任用官員,明朝有一套制度,叫做“廷推”。
所謂的“廷推”,就是對於官職出缺,由吏部、九卿、六科等一起進行會商,參加人員至少是三品以大員。
他們推選出兩到三名候選人,提供給皇帝選擇。
皇帝審閱“廷推”出的候選人名單後,如果不滿意,就批示駁回,再進行一輪“廷推”。
這樣看來,皇帝就是個圖章,在“廷推”的名字蓋一下,表示正式任命透過。
那皇帝直接繞開內閣下聖旨,也就是“中旨”,來任免官員行不行呢?
也不是說絕對不行,但最好是不這麼辦。
孫承宗講了“廷推”的好處和重要性,袁可立見少年皇帝並沒有釋懷的神情,便面帶苦笑,講了萬曆朝時的一件事情。
在萬曆年間有一次吏部尚書職位空缺,“廷推”了幾次名單,皇帝都不滿意。
是萬曆皇帝認真負責,謹慎選才嘛?
呵呵,萬曆皇帝可是有話說:特麼的,這“廷推”出來的大臣,老子一個都不認識,哪知道是好是壞,有才沒才,我能有個屁意見。
於是,他就直接下了一道中旨,提拔了自己認識,還覺得不錯的李幼滋為吏部尚書。
皇恩浩蕩吧,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幼滋想都沒想就拒絕了皇帝的提拔。
然後,李幼滋就書,表明“廷推”是祖宗留下來的規矩,推薦的人是大臣們認可的。皇帝今天無視大臣的推薦,直接用中旨任命微臣,實非明君所為。
萬曆皇帝被指責,也十分生氣,把李幼滋的奏摺全部留中不發。
李幼滋呢,也直接跟皇帝硬犟,每天都向萬曆皇帝表明自己要辭職。萬曆皇帝不理他,他就直接掛冠而去。
有升官的捷徑不走,李幼滋真的是那麼高風亮節,真的是有那麼好的政治操守?
呵呵,李幼滋也有話說:萬歲呀,您不知道俺們文官集團的潛規則呀,沒有同僚的認同而靠中旨位,那是會遭到排擠和孤立滴,那日子很艱難滴!
好心好意給人升官,被拒絕還不是最差的。要是皇帝下的聖旨在內閣沒透過,內閣可以不執行,把聖旨“封還”。
這就真是打臉了,打皇帝的臉呢!
比如正德皇帝,就被內閣屢次“封還”中旨,那臉打得“啪啪”的。
所以,皇帝一般不會直接下“中旨”任免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