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4 章(第2/6 頁)
政十分欣慰,這些年他冷眼旁觀著,縱便長子身居儲君之位多年,待幼子呵護疼愛之心亦從未變過。
如諸國那般兄弟相殘之事,必不會在大秦王族出現。
一時之間,接到請柬的城中公卿顯貴人家,皆忙不迭籌備起來,陛下如今未婚之兒l女,唯有九公子一人,這場名義上的流觴宴,恐怕真實目的,乃是為九公子相看佳偶。
縱便九公子非嫡非長,又不似一公子那般手握兵權,但憑著陛下對他格外不同的寵愛、憑著長公子對他如兄似父的關懷、憑著各建功業的公子公主與他深厚的情誼
無論是將女兒l嫁過去,還是讓家中子弟趁機結交善緣,決計是錯不了的!
感受到父皇一番用心良苦的明赫,依然傻乎乎並未往深處想,為何只有自己有如此殊遇?畢竟,從小到大父皇對他是最偏愛的呀!
他早把原因總結出來了:因為,父皇憐憫他被親生父母拋棄,再加上他年齡最小,長得最可愛,陪伴父皇的時間也最長。
三月三,上巳節,城北行宮,車如流水馬如龍。
樂師們撥動著雅緻的絲竹管絃樂,行宮後園從山上流下的蜿蜒曲水池旁,坐滿了華衣彩服的青年男女,歡聲笑語不斷。
今日,除卻與明赫頗熟稔的李信家長女,許多人皆是第一回與他近距離接觸,不免存了些逢迎拉攏之意,一時氣氛愈發熱烈。
今年一十五歲的明赫,其實並不熱衷這等熱鬧社交。
他的生活,幾乎可用“三點一線”來形容:工坊、鋪子、回宮。
熱衷為大秦造更多新奇商品多掙錢的他,每日忙完各處工坊鋪子的諸事,便會第一時間趕回宮中陪伴父皇。
隨著扶蘇前些年成親後,搬到咸陽宮外東側另設東宮,他與扶蘇幼時住的東殿,便順勢成了明赫的落腳處。
按理說,成年公子公主皆要出宮立府,明赫拖到一十歲,終是出宮挨著扶蘇立了府。
但他在好幾回聽蒙毅無意間提起,陛下常唸叨孩子們都大了,宮中不再如往日熱鬧了,便敏銳地察覺到:隨著兄姊們出宮成家立業,忙於各自小家事業,堅持不立皇后、無人排解心中孤寂
的父皇,難免有些悵然若失。
所以,他果斷選擇死皮賴臉拉著扶蘇進宮,求父皇將離章臺宮極近的東殿解封,留給他不時進宮小住。
那一日,扶蘇雖無奈獎勵了他一個“爆炒栗子”,父皇雖無奈嗔怪他仍是小娃作態,但明赫高高興興地知道:他們,皆是十分歡喜自己這樣做的。
這樣一來,明赫每日將工作與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除了兄姊與韓信少數他視作摯交之人,旁人等閒接觸不到他。
正因如此,在咸陽城顯貴間悄悄留下各種奇異傳說的明赫,卻是他們眼中最神秘的存在。
君王既改文人吟詩流觴聚會為相親之宴,本意是讓這流觴遊戲的流程豐富起來,無需再拘泥於詩賦文章——他家小崽可不擅長文章。
但今日前來的貴族青年們,仍是興致勃勃將它變成了鬥詩比賦大會。
明赫著實並非雅人,雖跟著太傅讀書識字,但他對詩詞曲賦確實沒半點天賦,是以,雖然他面上在笑語吟吟與搭話的眾人交談,心中卻漸漸焦灼起來,只盼著順流而下的酒觴,切莫流到他面前停下。
現場做出一篇幾百字的詩賦,他真的不行啊!這般年紀的他,總不能再學幼時作弊當文抄公吧?
很快,原本極和煦的春日陽光,竟漸漸開始燥熱起來。
升為衛尉令的韓信,只得開始指揮衛尉在水邊搭建臨時納涼竹棚,明赫便命宮人們帶著眾人,先到樹蔭下襬著瓜果嘉食的桌旁等待片刻。
韓信趁著搭好一側的空隙,不動聲色扭頭看了一眼被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