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 17 章(第1/10 頁)
他暗道, 如果他們說的真是後世人稱呼的“煤”,真算得上神來之筆,可見天助大秦!
他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 便伸出小短手輕輕拍打著嬴政的肩頭,嘴上咿呀哦哦地喊個不停,心頭一個勁地碎碎念,“父王快快走,快帶寶寶看看他們是不是真找到煤了,如果真是煤,我們大秦可就運氣爆棚啦”
李斯驚詫抬頭看了明赫一眼, 煤?九公子指的莫非是煤炱?那東西可燒不了陶器啊
韓非見此小兒這般調皮無狀, 嬴政卻絲毫未見氣惱, 反倒含笑看了懷中稚子一眼,便加快步伐朝前疾步走去,逗得小兒咯咯歡笑不已。
不由再次暗暗感慨,“如此看來, 驚夫之言未嘗沒有道理,世人之言確也當不得真, 是老夫著相了!以我這幾日親眼所見,這位秦王雖於國事之上野心勃勃,但與人相處之時卻頗有人情味。試問天下, 又有哪個君王會對撿來的孩子有如此溫情, 如此之人, 豈能用殘暴二字以蔽之?”
嬴政抱著歡喜蹦個不停的明赫往前走,邊分析著捕捉到的幾個資訊:明赫想必識得“每”,而且此物有大用場,不過, 似乎仙界將它稱作“煤”?
他和李斯會對稱呼產生相同的疑惑,正因這時代“煤”字並非煤炭之意,而是專指黑黢黢的菸灰。(1)
而明赫口中的“煤”,在此時則被稱作“每”。
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在後世考古發現,煤在新石器時代就被做成工藝品、漢朝就被用於冶鐵,但它實際上在隋唐以後,才真正作為取暖燃料進入千家萬戶,實際上在千年前的戰國時期,確實沒什麼存在感。
而五黑這回提前發掘出以煤燒陶之法,究其原因,竟頗有幾分宿命安排的陰差陽錯。
正因為明赫來到了秦國,又給嬴政科普了青銅器做餐具的害處,秦國才會禁止以“金器”為食用器具。
如此一來,宮外那些慣用青銅餐具的顯貴也總是要吃飯的,採買往日他們看不上的陶器,便成了迫在眉睫之事。
商君變法後,秦國農具、日用品雖允許私營工坊存在,但這些品質較粗糙的價格低廉之物,自然入不了顯貴們的眼。
而官辦工坊則不同,“物勒工名”的標準化管理追責制,要求其間出產之物,大到一件兵甲,小到一個陶罐,製造工師都必須署名,以確保盡心盡力的品質。
在這種對比下,顯貴們自然願意高價從官辦窯場採購,於是以最快速度趕製出大量陶器的任務,就落在了承擔工師主力的墨者們身上。
但這時期燒陶多以起燃快、火焰大的松木竹枝等柴薪為主,窯工們需要日夜不停歇地一趟趟添柴,耗時久且成品率極低。
哪怕是經過墨者改良後的窯洞,燒一爐也需七八日,遠遠無法在短時間內滿足宮內宮外的大批次需求。
偏偏此事又還拖不得,五黑接過任務後,便開始日夜不停歇地研究究竟該如何提升燒陶速度。
直到他昨日半夜福至心靈,突然想起祖師墨子《備穴》中曾記載一物,頓如醍醐灌頂!
他又翻出書卷,細細讀了關鍵之處,當即斷定:此物既能被木炭點燃冒煙,若再加大火勢、再使其透風,約摸也能如柴薪般燃燒?再者他根據經驗推測,品種不同的樹木,燃燒的溫度亦不同,若此物的溫度比柴薪更高呢?
總之,在這一連串天時地利的巧合之下,煤的燃燒之力就這麼被他提前解密了。
當明赫被抱進窯場院內,看著五黑拿出來那幾塊黑乎乎的石頭時,頓時高興得一把拽住嬴政的手臂,晃著腦袋往他臉上貼貼個不停,
“啊啊啊是煤,竟然真的是煤!父王才是真是大秦的福星寶貝!怪不得父王今日出門要打扮得格外帥氣,原來他早預料會有大驚喜哈哈我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