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7 章(第1/5 頁)
隨著君王詔令的頒發,數百支督查使很快從咸陽趕往六國故地。
在六國宗室貴族哭天搶地的哀嚎聲中,那些庇佑他們世代錦衣玉食的祖上餘蔭,便隨著田地爵位的失去煙消雲散了。
似乎到了這一刻,養尊處優多年的貴族們才真正意識到:他們的母國,早已亡了!
而他們早該想到的,自己依附母國而生,家族榮辱與國之興衰息息相關,若自家君王失去江山基業,秦王這個旁國之君,又豈會真心善待他們?
不!淪為庶民的許多人,在這時才忽地恍然大悟——甚至,秦王嬴政自始至終,從未承諾過會善待他們、會讓他們盡享往日尊榮。
既然從未承諾過,又談何欺騙與辜負?
偏生,最開始讓他們產生僥倖錯覺的,也正是秦王不聞、不問、不承諾的態度,對舊國貴族而言,總歸是巴不得新君少投來“關照”目光的。
實則,嬴政此番亦並未對他們趕盡殺絕,秦國作為勝利國,雖然收繳了舊貴族之封地,卻並未奪走他們的金玉珠器糧食。
換句話說,雖然六國貴族失去了爵位和封地,從此從天潢貴胄跌落成庶民,只能按一成人百畝官田之法分地入農籍,或是入商籍匠籍。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縱便做庶民,亦是手握大筆財富之富戶,自不必擔心要過苦日子。
可人之本性向來慕強慕尊,世間之人只願向上攀比,哪有人肯折腰朝下攀比的?貴族們自不會屈尊降貴與庶民比財富。
除卻少部分早就看透“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明白人,從母國淪為秦國土地不久後,就操持著讓兒女孫輩讀秦國公學、力爭來日參加秦國科舉。
他們認為,若子孫輩能踏踏實實成為秦吏,家族日後總有機會重新走上正軌。
然而,能這般想的人畢竟不多,在世卿世祿制的六國,宗室貴族們生來便蒙受祖輩恩澤,從未勞作過一日,亦從未操心過衣食。
在他們固有的認知中,縱便母國亡了,接手了母國土地的秦王,亦該以周武王待殷商宗室貴族之禮,為他們分封土地賜予新朝爵位,豈可反過來奪走他們的土地?
這般一來,此事便成了六國貴族命運走向迥然各異的分水嶺:
少許積極交出田契配合官府的,邊安安生生做著富家翁,邊寄託於兒女,希望他們能為秦國效力而重振門楣;
部分堅決不肯交出田契、並召集家臣襲擊秦吏的,自然被守備軍按律押入囹圄;
而更多的貴族,則在乖乖交出田契後,又不甘心地悄悄以密信勾結,開始暗中招兵買馬,準備聯手伺機博一把大的——以武力逼迫秦國朝廷返還他們的封地,若對方不同意,他們便召集六國故民反秦!
然而,以羊肉餡餅誘惑六國原封地百姓、加入反秦大軍的六國貴族們,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六國百姓前腳剛被他們忽悠進山,樂滋滋收下“入夥”的羊肉餡餅,後腳便領著官府長
官與守備軍,七拐八拐來到他們藏馬匹與兵器的山中
一時之間,六國故地郡縣官府抓捕的“私藏兵器、意圖叛亂”貴族不勝其數,還順勢為朝廷收繳了不少馬匹兵器。
這般折騰了數月,大批六國貴族成功將手中豐沃的銀錢,嘩啦啦倒手“贈與”了大秦朝廷,還順勢將全族從庶民折騰成了刑徒。
如此一來,收繳了封地的大秦朝廷,手上不但多出兩成土地,國庫能再多增兩成稅賦,還白得了許多對方斥巨資、從匈奴東胡買來的馬匹兵器,堪稱收穫頗豐。
看著六國百姓對叛亂一事的無比痛恨,看著六國貴族試圖反抗的下場,朝中漸漸回過神的宗室貴族們,便徹底歇了阻撓君王廢分封的心思。
相比之下,大秦將士們對改革軍功爵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