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第2/2 頁)
實在讓孟凡和自己腦袋裡的意想的那個人對不上號。
不過倒是有點像自己曾經在亂墳崗那裡見到的那個女鬼。
所謂的講座其實永遠是大部分人坐著,少部分人在聽。不過一個課時的長度罷了,一會就過去了。只是不想這位女老師有互動的習慣,在離結束時,佈置給現場的學生一個題目,螢幕上滾動播放著一個青銅器的影片。
&ldo;這是最近在一個古玩市場,一位收藏家花300萬買下的一個器具,誰能給我分析一下這件器具的年代,或者這件器具的價值。&rdo;
都說這位女老師喜歡在自己每年講座的時候佈置一個題目,如果有學生回答的不錯的話,就很有機會進入她的科研工作室,跟著她一起去各地實地考察。於是在這來聽講座的人之中,有好一部分是有備而來的。
場上舉手的同學不多,但也是有好些個的。
&ldo;老師好,我是來自2班的楊偉。就我所看到的螢幕上的這件青銅器,我初步判定這是一件青銅鬲。從它外形看,它有三足,三足中空,類似於鼎。而鬲是一種古時飲器,這樣的設計方便燒煮加熱。所以這件器具無疑是鬲。&rdo;這位叫楊偉的男生說得很是肯定,蕭教授也是點了點頭。
&ldo;那你能告訴我,這件鬲的年代和市場價值嗎?&rdo;蕭教授接著向這位同學提問。
&ldo;銅鬲流行於商代至春秋時期。商代前期的鬲多無耳,後期口沿上一般兩個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為高領,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後期至春秋末期的鬲大多數為折沿折足弧檔,無耳;有的在腹部飾以觚稜。青銅鬲是直至戰國末期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從視屏上的這件有著直耳上來看,應該是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距今大約2000多年。但是看一件青銅器的價值絕非是從一段視屏能看出來的,要細究上面的銘文和青銅器的完好程度,所以我不能判斷。&rdo;楊偉同學表情嚴肅,說得很誠懇認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