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1/4 頁)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行政管理面臨的十大挑戰(7)
對“缺信行政”的挑戰
“缺信”即缺少信用或信用不夠,是相對於誠信而言的。誠信是構成現代行政管理的基本要件之一,也是對政府、對行政管理者進行約束的一種道德要求。在中國的儒家行政思想中,也提倡政府和官員要“取信於民”。然而,由於在中國傳統的行政管理中,整個行政管理是建構在以嚴格的等級製為特徵的人治基礎之上的,政府與人民之間、官員與百姓之間處於一種完全不平等的等級關係之中,因而在事實上,政府對人民、官員對公民不存在以守信與受信的雙方平等為前提的制度化的信用關係。在實際的行政管理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缺信”行為,具體而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第一,朝令夕改。政令泛指政府的政策及其他指令,它既是政府對社會公眾的一種要求,也是政府對社會公眾的一種承諾。作為政府對社會公眾的一種要求,如果朝令夕改,就會使社會公眾無所適從;作為政府對社會公眾的一種承諾,如果朝令夕改,則意味著政府放棄了這種承諾,是一種典型的不守信用的行為。因此,政府政策的穩定性,是建立信用政府的基本要求。但在我國,政策朝令夕改的現象曾經屢見不鮮,極大地損害了政府的誠信形象。
第二,官方與民眾之間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信用合同,政府對民眾的承諾是單方面的,政府收回這種承諾也是單方面的。因為政府與民眾之間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信用合同,因此政府是否兌現這種承諾也不受信用合同的限制。例如,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政府就以相關檔案的形式承諾到20世紀末使財政投入的教育經費達到GDP的4%,然而直到2004年,我國財政投入的教育經費還僅僅達到GDP的。
第三,政府違背承諾不受法律追究。由於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不存在法律意義上的信用合同關係,因此政府違背自己對社會公眾的承諾是不承擔法律責任的,司法機關更不可能追究政府違背承諾的法律責任。因此,我們的很多政府官員沒有對政府的承諾一定要兌現的意識,這就造成了政府的信用大大下降。今天人們之所以發出了要建立誠信政府的呼聲,就在於現實中存在著很多政府不誠信的現象。
經濟全球化對政府的誠信問題提出了嚴重挑戰。隨著我國加入WTO組織,中國將全面進入經濟全球化過程之中,從而使中國的市場與世界的市場接軌。市場經濟也是一種誠信經濟,如果沒有誠信,市場的遊戲規則就不可能建立起來。我國要真正參與全球化的經濟過程,政府必須首先樹立信用意識,建立誠信政府。當前我國政府在誠信建設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此項工作還任重道遠。
對“輕責行政”的挑戰
儘管政府不可能為社會承擔無限的責任,但政府既然向社會行使了一定的權力,就應該為社會承擔相應的責任。然而,如果我們仔細對中國的社會現實進行觀察,就不難發現,在中國這個傳統社會中,政府對公民更強調的是其義務,而公民的權利往往被忽視;與此相對照的是,政府的權力往往被放大,有時甚至是無限加以放大,而政府的責任則被置於次要的地位。“重權輕責”成為中國傳統行政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行政管理面臨的十大挑戰(8)
第一,行政機關及其官員的責任意識非常淡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行政機關及其官員重視的是權力,而責任意識則要淡薄得多,面對責任總是相互推諉。在我國行政管理現實中,當某項工作需要承擔較大的責任時,我們的行政機關或行政官員總是將這件事情像“踢皮球”一樣踢來踢去,誰也不願承擔責任,從而致使本來很快就能辦好的事情久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