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從安徽桐城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化學工程專家徐南平(第1/4 頁)
院士出生地
徐南平院士,1961年4月出生於安徽桐城。
桐城現為安徽省所轄的一個縣級市,由安慶市代管,地處安徽省中部,長江下游北岸。
桐城東鄰廬江、樅陽縣,西毗潛山市,南抵懷寧縣和安慶市郊區,北與舒城縣相連,北至省會合肥90千米,南鄰安慶市68千米.。
桐城歷史悠久,夏商時期屬揚州之域,周置桐國,後歷經吳、越、楚等國的統治。
秦為舒縣,隸九江郡,西漢初為樅陽縣,後改稱舒縣,東漢屬舒和龍舒侯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名稱和隸屬關係多次變更.
隋初為樅陽縣,開皇十八年改為同安縣。唐至德二年,因忌安祿山叛唐,改同安縣為桐城縣,此為桐城縣名之始。
北宋初年屬舒州同安郡,南宋屬安慶軍,後屬安慶府。
元代屬江淮行省、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安慶路.
明初屬寧江府,洪武六年屬安慶府,直隸南京。
清初屬江南省安慶府,康熙六年屬安徽省安慶府。
民國元年直隸安徽省,後歷經多次行政區劃調整。
1949年屬皖北行署安慶行政區,1952年改屬安徽省安慶行政區,1968年始隸安徽省安慶地區,1988年隸屬新的安慶市,1996年撤縣設立縣級市。
桐城人文底蘊,桐城派是清代文壇最大的散文流派,歸聚作家千餘人,綿延200餘年。
其“文以載道”“經世致用”的治學理念,以及“義理、考據、辭章”的治學門徑,影響深遠。
桐城派文人還躬身力行辦教育、設館授徒,促進了當地文化教育的發展。
桐城名人輩出,先後湧現出“百科全書式”的大學者方以智,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美學大師朱光潛,哲學大家方東美,革命家、外交家黃鎮,計算機之父慈雲桂等眾多名人,還走出了近3000名博士、近20名院士。
桐城文化遺產豐富,這裡有桐城文廟、文和園等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還有東大街、北大街等多處安徽省歷史文化街區,保留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落。
如世家大族的宅第、傳統民居、古橋等,這些都是桐城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例證。
桐城有著傳統美德,六尺巷的故事彰顯了“禮讓和諧、親仁善鄰”的傳統智慧,成為人們處理糾紛的生動範例,其蘊含的精神被廣泛應用於社會治理中,體現了桐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道德傳承。
出生地解碼
桐城作為徐南平院士的出生地,對他後來成為院士有多方面的影響。
桐城是“桐城派”的發源地,有著崇文重教的深厚傳統,享有中國“文都”之譽。
這種文化氛圍的長期薰陶,使徐南平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滋養,培養了他對知識的尊重和對學術的濃厚興趣,為他日後從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歷史上桐城教育發達,曾有桐城中學等一批優秀學校。
這些學校擁有良好的師資隊伍和教學條件,能夠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
徐南平在此接受教育,無疑為他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培養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有助於他日後在學術道路上不斷前行。
桐城人才輩出,先後走出了眾多院士以及其他各領域的傑出人才。
這些前輩們的成功事蹟,激勵著徐南平努力進取,為他樹立了奮鬥的榜樣,使他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追求卓越,以成為像他們一樣優秀的人才為目標,激發了自身的潛力。
桐城的地域文化孕育了桐城人勤奮刻苦、堅韌不拔、勇於創新的性格特點。